小學學校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於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一***

  一、指導思想:

  以弘揚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為宗旨,以誦讀國學經典名篇為載體,誦經典、知經典、悟經典,營造和諧的、人文的、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培養崇高志向、自強人格和誠信品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三、活動主題:

  讀國學經典 傳華夏文明

  四、活動時間及方式:

  ***1***利用早上學生早到校的時間,於上課前至少15分鐘,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2***在每天的上午陽光體育時,將當天所吟誦的經典、古詩詞,再通過誦讀加強記憶。

  ***3***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4***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5***定期在班內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到收穫的快樂。

  ***二***

  一、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誦讀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文化薰陶,提高道德素質,涵養民族修為,讓孩子們增長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造就有中華氣韻的新一代學子。

  二、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學校組織學生誦讀、熟背經典,讓孩子們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從而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學習„„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彰顯一中學子的風采。

  2、具體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使學生擴大識字量,積累詞彙,感受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歷史、常識,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利用13歲以前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牢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篇目。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既求甚解、且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水平,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中華國學經

  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薰陶。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三、誦讀內容

  學期內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為主。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閱讀《論語》《名賢集》《幼學瓊林》等經典篇目。

  四、活動安排和措施

  活動在七八兩個年級中進行。誦讀記憶順序依次為《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初步擬定在四個學期中完成以上內容的學習。

  利用語文晨讀15分鐘、課前兩分鐘以及每週一升旗後學生回班後的時間,組織學生誦讀,語文教師隨機講解。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循序漸進,使國學經典誦背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1、每日課前誦讀形成常規,逐漸完成《讀本》裡的內容。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適當利用週記本安排進行讀寫練習,結合現實生活談感受,讓學生的背誦轉化為文章的表達,從而指導學生自身言行修養。

  2、舉辦專題講座,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形式,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開展“我與國學”徵文、知識問答等比賽,組織學生談認識、說體會,深化孩子們對學習國學重要性的認知。文字、影像資料留與團委。

  5、年級組長負責與德育處、團委結合舉行誦讀比賽,評選誦讀優秀班級,以此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時間定於每學期結束前兩週。

  五、評價

  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是對新課程的補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課餘時間開展活,或個人讀,或小組讀,或全班讀,形式多樣;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沒有壓力。我們的評價原則是:只鼓勵、不批評。注重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採取激勵措施 ,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競賽、表演等,充分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從中發現樂趣、得到讚許、獲得激勵。

  語文教師可以酌情考慮在月考中加入與國學有關內容,以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同時每學期結束前兩週以小卷形式做一檢測,該成績可以交與班主任以便對學生品德評級時加以參考。

  總之,經典誦讀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將按計劃並根據實際情況以滿腔的激情開展此項活動。“形式服務功能”,讓我們轉變觀念,讓國學誦讀喚回日漸失卻的“德”“愛”的力量,重新拾起那久違的“尊崇”“敬畏”“真善”的夢想。讓我們展開一次尋根之旅,找民族

  精神之根,尋學校育人之根,讓孩子們德行合一,盡展少年之風采。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