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邊坡綠化種植

  經濟高速發展勢必涉及到周邊環境的利用。在水利、公路、鐵路、礦山等工程建設中,經常 有大量的開挖,開挖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土坡和岩石邊坡,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 和生態環境失衡。這時候就需要邊坡的種植,保護環境的同時還有綠化的作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邊坡的綠化種植。

  發達國家的邊坡綠化種植

  在環境綠化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邊坡復綠工程技術設計 研究起步較早。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態恢復研究與實踐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30年代 就成功恢復了一片溫帶高原草原。

  20世紀50-60年代,歐洲、北美等也開展了一些工程與生 物措施相結合的礦山、水體和水土流失等環境恢復和治理工程。

  英國對工業革命以來留下的大面積採礦地以及歐石楠灌叢地的生態恢復研究最早,也很深入。此外,澳大利亞對採礦地生 態恢復的研究歷史長,且研究深人。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在國外發達國家已有很長的歷史,他 們的生態護坡幾乎與專案建設同步發展。

  生態恢復中苗木材料的研究美國較多,美國為了解 決水土保持和生態恢復問題,建立了苗木材料中心。至20世紀80年代初,各苗木材料中心與 其他機構合作,已公佈了用於商業化生產的水土保持苗木種共200多個,在美國生態恢復中植 物材料的研究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已進人商業化階段。

  我國的邊坡的綠化種植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對退化生態系統進行長期定位觀測試驗和綜合整治研究, 50年代末,餘作嶽等在廣東的熱帶沿海侵蝕地上開展了植被恢復研究。此後的幾十年,我國 陸續對退化生態系統生態恢復展開了研究,但對因基礎建設或礦場開採引起的裸露地表實施 生態防護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後期才開始邊坡復綠工程設計研究。

  據黃喬喬等撰寫的《中國邊坡綠化專利檢索調研報告》分析,在中國專利資訊網上對1990- 2003年間申請並公開的與邊坡綠化相關的專利進行了檢索、統計、分類及評價。

  檢索發現,全 國邊坡綠化專利申請數在1990年為0,1991-1998年間每年僅為1-4項,1999和2000年發 展到每年6項,從此進人快速增長時期,而後年申請數成倍增長,到2003年度達到43項,總數 累計達到100項。

  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已多於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比例為55 = 45 : 0***。苗木類:基質類:輔助器材類:噴射機械類:施工工法類為4 : 14 : 45 : 11 : 26。

  我國邊坡復綠技術專利的發展也展現出與邊坡綠化產業的發展並駕齊驅的跡象。

  儘管目前國內關於裸露地表生態修復技術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修復技術已 相對成熟,但是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土壤、地形差異大,不同生態條件下適宜的苗木 選擇與合理配置已成為制約生態恢復的關鍵因子,如灌草種類的選擇、配比和種子噴施量,肥 料的配比和用量,覆蓋材料和黏合劑以及保水劑的用量等,同時北方寒冷乾旱少雨地區的氣候 條件,對眾多大型高陡硬質巖面修復等,都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和 生態條件加以選擇和調整,並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把握設計程式、技術要點,完善設 計內容,逐步形成邊坡復綠的技術規範,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邊坡的綠化種植好處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礦產資源,特別是石礦資源的需求呈跳躍式 發展的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猛發展刺激了採石場的發展。這些採石場在短時 間內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採石場 給環境、生態和景觀帶來了一系列的危害和問題。

  進人21世紀,我國城市化程序迅速加快,原 有的荒山和採石場已按城市規劃的要求,納入到新城區及都市風景區、生態保護區的建設範圍 中。許多廢棄的採石場暴露在城市中成為一個個“傷疤”,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影響了人與自然 的和諧發展。裸地復綠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復生態平衡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從裸地到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群落,約需10年的時間;到灌木群落約需20年的時間;再到森林群落最少也需 100年的時間。採用人工生態修復法,可大大地縮短復綠的時間,一般只需30-40年的時間。

  在裸地復綠的特殊地形——邊坡復綠中,土質邊坡通過人工防護和綠化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 實現生態恢復,但岩石邊坡復綠難度較大,特別是採石場的地形包括了邊坡的各種角度型別。 因此,採石場的生態環境恢復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