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使用的兵器是什麼

  岳飛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英雄,其一生中有“還我河山”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上岳飛使用的鐵槍,小說中被演化為“瀝泉槍”,這是為小說情節而設定的,岳飛確實很善射,《岳飛新傳》中的一段:岳飛非常喜愛武術,***是宋時的主要兵器,時稱“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弩,其實是弓的一種。

  弓可步兵和騎兵通用,弩一般用足蹶開張,故只能由步兵使用,弩箭比弓前射程遠,洞穿力強。衡量一個人的武藝,主要是看他能挽多大的“***鬥力”和射箭的準確性,時稱“射親”。

  岳飛年紀不滿二十歲,已能挽弓三百斤***宋朝一斤約合今1.2市斤***,用腰部開弩八石***宋朝一石為92.5斤,約合今110市斤***。按宋朝軍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藝超群,可選充“班直”,當皇帝的近衛。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紀錄也只有三石。可知岳飛的挽弓能力已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岳飛使用的瀝泉槍

  岳飛十幾歲時,曾向“鄉豪”周侗學習射箭,周侗當眾表演,連發三箭,都射中靶心。岳飛取過弓來,也射了兩箭,居然射破周侗的箭筈,周侗大驚,立即將兩張心愛的弓贈送岳飛。只花費數日功夫,周侗就傳授了岳飛全部射箭的訣竅,經過苦心練習,岳飛能夠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瀝泉神矛,湛盧劍瀝泉是一槍名,此槍為歷史抗金名將岳飛所用,《說岳全傳》裡,有關此槍的來歷是這樣描寫的:“***岳飛***出了庵門,轉到後邊,只見半山中果有一縷流泉,旁邊一塊大石上邊,鐫著‘瀝泉奇品’四個大家,卻是蘇東坡的筆跡。岳飛看到,那泉上有一個石洞,洞中卻伸出一個斗大的蛇頭,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來,點點滴滴,滴在水內。

  岳飛想道:‘這個***,口內之物,有何好處?滴在水中……待我打死他。’便放下茶碗,捧起一塊大石頭,覷得親切,望那蛇頭上打去。不打時猶可,這一打,不偏不歪,恰恰打在蛇頭上。只聽得呼的一聲響,一霎時,星霧迷漫;那蛇銅鈴一般的眼,露出金光,張開血盆般大口,望著岳飛撲面撞來,岳飛連忙把身子一側,讓過蛇頭,趁著勢將蛇尾一拖,一聲響亮,定睛再看時,手中拿的那裡是蛇尾,卻是一條丈八長的蘸金槍,槍桿上有‘瀝泉神矛’四個字。回頭看那泉水,已乾涸了。並無一滴。”

  岳家槍在岳家拳械繫列中佔據首要位置,技擊方法獨特,號稱槍中之王,岳家槍動作古樸,招招制敵,一擊必殺,進攻有刺,戳、點、掃、挑;防守有格,撥、架、擋、淌。它的獨特之處是將防守和進攻兩動融為一體,攻防一次完成;防中帶攻,攻中沒防,使敵人無還擊之機。岳家槍的絕技有“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

  岳家槍術中最高層次的還是以瀝泉為名,岳家槍術中最高層次的還是以瀝泉為名的槍術套路——瀝泉槍。瀝泉槍槍法集中了岳家槍之精華,整個套路三十六個動作無任何花招,招招實實在在。一招含三招,三招變九招,招招隱藏殺機,招掃出奇制勝。據《辭海》及《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湛盧山位於福建北部松溪縣境內,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乾坤開勝地,紫氣抱盧山”,從古至今,有關湛盧的詩文有很多,但總不免要提到歐冶子,提到那把“天下第一劍”之譽的湛盧寶劍。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交戰各方為了增強戰鬥力,紛紛選派國內的能工巧匠,研製克敵制勝的武器。作為短兵相接的主要武器,劍在當時被稱為“百兵之師”。地處東南地區的吳越諸國,水網縱橫,林草密佈,不利車戰,因而鋒利輕便的劍就愈顯其重要。

  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肯求天下第一鑄劍大師歐冶子為已鑄劍。歐冶子奉命之後,帶著妻子朱氏和女兒莫邪,從閩侯出發,沿閩江溯流而上,來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盧山,這裡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歐冶子在這裡住下後,闢地設爐,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煉成了。“……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斗避彩,鬼神悲號。”鋒芒蓋世的寶劍。

  歐冶子它獻給越王,越王愛撫之下,命名“湛盧”,從此,歐冶子就同他的湛盧劍一起名揚天下。故以劍名山,因此,湛盧山素有“閩山第一”、“天下第一劍山”、“劍山”等美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悠悠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湛盧山不僅具有秀麗多姿的自然奇景,更有著燦爛豐富的人文景觀。湛盧劍鑄成後,歷代都對它推崇備至。

  關於湛盧劍的神奇傳說,漢袁康的《越絕書》、東晉的《拾遺記》以及明末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等古籍均有記載。而在民間,則流傳著歐冶子試劍的傳說。元代湛盧書院山長楊纓通過自己的想象描繪了湛盧劍煉成時的生動景象:“……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斗避彩,鬼神悲號”。這是位於湛盧山劍峰腳下的試劍石。

  傳說歐冶子煉成寶劍後,為測其效能,揮起寶劍朝巨石砍去,巨石轟然裂開,就成了今天這付模樣。“一劍揮落巨石分”,這雖然只是個傳說,但湛盧寶劍的鋒利無比,卻是有史料可查的。據《吳越春秋》記載,歐冶子一共煉了湛盧、純鈞、巨闕、豪曹、魚腸五名劍,而湛盧就列在五名劍之首。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的詩句,在這裡,"湛盧"已成為銳利武器的代名詞了。然而,就是這把“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湛盧寶劍也終究無法永駐人間。據說湛盧劍屢易其主後,到晉代為名將周處所得,後由其子孫轉贈給抗金英雄岳飛,自岳飛***亭遇害後,湛盧寶劍就失傳了。

  在湛盧山清涼寺左側有一偏殿,叫襲古殿,這裡原稱歐冶祠,是後人為紀念歐冶子而建造的。也許是因為湛盧劍殺戮過多,招致民間的一些非議,因而在這裡建了廟宇,用慈顏善面的金身大佛代替了殺氣極濃的歐冶塑像。就連歐冶子的名字似乎也覺得忌諱,而將祠堂改了名字。但是,無論後人如何看待,鑄劍大師歐冶子還是將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留給了後人。他所鑄的湛盧寶劍雖然失傳,但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感受到它所發出的熠熠光輝。

  “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從春秋後期到現在,二千餘年過去了。相傳,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層佩帶此劍,後流傳至宋朝名將岳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