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影響怎麼樣
鉅鹿之戰,項羽5萬兵力對秦軍四十萬兵力,破釜沉舟,義軍殲滅王離軍,章邯軍投降。此戰讓項羽確定了領導地位,秦王朝名存實亡。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鉅鹿之戰影響
與項羽北上救趙、俘虜王離、迫降章邯的同時,劉邦趁秦軍主力被牽制在河北,也乘虛自率一軍向西進發,首先進入關中。於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關,十月進入咸陽,秦王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鉅鹿之戰的歷史評價
鉅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而項羽破釜沉舟,在各諸侯軍龜縮於壁壘中時帶頭以楚軍猛攻秦軍,帶動諸侯聯軍殲滅秦將主力,如此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明朝學者茅坤認為鉅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在一幅著名的對聯***作者待考,一說胡寄垣,一說金正希,一說蒲松齡***,將項羽的破釜沉舟與勾踐的臥薪嚐膽並列,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說明篤志的重要性。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語錄》評價說:“項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斷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朝詩人鄭板橋有《鉅鹿之戰》詩稱:“千奸萬黠藏凶戾,曹操朱溫皆稱帝。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清朝學者趙翼評價:“章邯攻趙,項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萬,其多可知也。”
民國學者蔡東藩認為鉅鹿之戰是秦朝歷史上第一大決戰,是秦亡楚興的關鍵,評價說:“項羽之救鉅鹿,為秦史上第一大戰,秦楚興亡之關鍵,實本於此。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且山東各國,無敢敵邯,獨羽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與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戰皆勝,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卒使能征善戰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趙高以亂其中,復生項羽以撓其外,章邯一去而秦無人,安得不亡!誰謂冥冥中無主宰乎?”
鉅鹿之戰的真相被司馬遷掩蓋
鉅鹿之戰讓項羽一舉成名,他殺秦將蘇角,俘獲大王離,涉間不降自殺,迫使章邯大軍戰敗投降,徹底扭轉了諸侯軍隊面臨的不利局面。而戰爭中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更是精彩不已,然而這些只是司馬遷撒的謊?
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馬遷的藝術誇張。雖然破釜沉舟這事聽起來挺鼓舞士氣的,但是幹起來一點也不靠譜。按照史記中的描寫,讀者很容易產生這種錯覺:項羽破釜沉舟發動進攻,隨即就擊敗了王離,將鉅鹿之圍解除。可事實卻是,項羽在公元前207年11月渡河作戰,王離卻是在兩個月之後的公元前206年1月投降,項羽只帶三天干糧的進攻與王離的投降並無直接因果,士氣再高漲的軍隊也不能餓著肚子打兩個月的仗。
其次,鉅鹿之戰並不是項羽一人之功。項羽只是擊敗了守衛糧道的章邯軍,然後又逃回了漳水南岸,引開了章邯。
再者,項羽並沒有打敗章邯。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大破秦軍於鉅鹿下,正月,虜王離,二月,破章邯,四月再破章邯,但直到七月,章邯才在自以為見疑於朝廷的情況要求與項羽會盟,項羽表面接受麻痺章邯,然後發動突然襲擊,也還是沒能消滅章邯。由此可知章邯軍即使在屢敗之後,實力也依然不可小覷。最後會盟時,殺死項羽叔父項梁的章邯竟然當上了雍王,與項羽的頂頭上司楚懷王平起平坐。秦軍保留原建制不用繳械改編,仍由秦將統領。
謊言一,項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要搞清楚項羽有沒有破釜沉舟並不難,只要看一看鉅鹿之戰前後項羽所在的位置,一切便真相大白。請參考下圖,鉅鹿之戰項羽軍進攻路線及駐軍圖。
謊言二,項羽包圍擊敗並俘獲王離
時間、地點以及兵力對比否定了項羽包圍擊敗並俘獲王離。
先說時間。按照司馬遷的描寫,讀者很容易產生時間上的錯覺:項羽破釜沉舟發動進攻,跟著就擊敗了王離。王離投降,鉅鹿之圍解除。可是《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卻明確記載:項羽在三年十一月渡河作戰,王離卻是在兩個月之後的三年端月投降***秦帝國以十月為年始***。項羽只帶三天干糧的進攻與王離投降並無直接因果。
項羽要想包圍王離,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後還要穿過章邯20萬大軍的防地。20萬大軍的防地南北寬可能達數十公里,不是衝啊一聲就能呼嘯而過。
即使成功地闖過了章邯大軍,要想包圍王離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章邯駐紮的棘原離鉅鹿只有幾公里,章邯和王離兩軍幾乎是粘在一塊兒。項羽軍即使偷過,或者強攻衝過章邯的防地,立刻就會被王離和章邯夾在中間,這等於是自投羅網。如果再傻到散開兵力包圍王離,結果必然被章邯、王離兩支大軍分割消滅。所以,項羽要想包圍王離,首先必須消滅章邯。最不濟也必須將章邯徹底擊潰,迫使其離開棘原向西潰退。只有當章邯離開鉅鹿至少幾天路程之後,才能實施對王離的包圍。即使是這樣項羽還必須速戰速決,在章邯可能返回救援所需時間之內,解決王離。否則,王離即使戰敗,也可以向章邯靠攏以得保全;項羽的進攻還可能被王離、章邯裡應外合地消滅。
再看地點。秦將王離包圍鉅鹿,他的南面是秦將章邯的20萬大軍,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項羽。請參考下圖,鉅鹿之戰各方佈陣及項羽進攻路線圖。
可是實際的戰事卻是:章邯的大軍始終並沒有被擊潰,章邯也始終沒有離開過棘原城。章邯與項羽的位置始終都是,章邯在北靠近鉅鹿,項羽在南遠離鉅鹿。項羽怎麼可能包圍擊敗並俘獲王離呢?最後看兵力對比。《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這給出了冷兵器戰爭的基本規律,十倍於敵才能將其包圍。鉅鹿之戰的兵力對比卻正相反,王離將趙王歇幾萬人包圍在鉅鹿城中,說明至少有數倍於敵人的兵力。我們往有利於司馬遷的方面假設:趙王歇2萬,王離五倍於敵10萬。項羽包圍王離五倍於敵就要50萬。可是實際戰事卻是,直到收編了章邯的20萬大軍,又集合了齊、燕、趙等造反軍之後,項羽的總兵力才不過40萬。以漳水河南岸區區幾萬人,項羽如何能包圍王離兩個月並將其消滅?更何況王離的南面幾公里處還有章邯的20萬大軍。
《史記》其他篇章的記載,也佐證了項羽沒有直接與王離作戰。《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記載:“項羽只是數次襲擊章邯的糧道,使得王離糧草不濟。然後,作壁上觀的諸侯軍才攻擊俘虜王離,秦將涉閒自殺。”
《史記黥布列傳》也沒有項羽解圍鉅鹿俘虜王離的文字,而只說“項羽派黥布先渡漳水攻擊秦軍,黥布屢次得勝後,項羽才就率全軍渡河與黥布協同作戰。然後打敗秦軍迫使章邯投降。楚軍屢戰屢勝,各路諸侯軍隊逐漸歸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黥布能夠指揮軍隊以少勝多,使人震服。”所以,正確的結論是:項羽沒有包圍王離,也沒有擊敗王離。王離投降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