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記讀後感

  許三觀***記小說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那大家讀了有何感想?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終於把《許三觀***記》完完整整一遍,感覺又回到餘華作品的陰影裡,。

  一如《活著》和《兄弟》,他的故事裡總是充斥著人生的艱辛。他所崇尚的只是敘述,所需要的也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我們的心。他的書有一種力量,一種能夠帶動人心絃的力量。

  這一本書又有別於其他的作品,他完全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展開敘述,通篇用對話表現故事。不得不佩服他的言語駕馭能力,對話雋永,語言簡潔卻意蘊無窮,這是一部返璞歸真沒有任何炫技之感的小說。

  許三觀僅僅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偶然的一次機會,他加入了***的隊伍,第一次***的錢用來成了家,故事就這麼展開。

  然後是結尾。許三觀頻繁***之後沒有悽慘地死去,一樂二樂三樂都有了自己的家室,他和許玉蘭不再缺錢花,他們的生活好起來。不習慣餘華的故事有個好的結局,但也不能不說這是個驚喜,誰說沒有希望呢,這就是。暗無天日的年代裡,總是奢望能有那麼一點點的光,拯救我們。也總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光,挽救我們於無形。

  一開始是不喜歡許三觀的,他賣了血他有了錢他看上了漂亮的高調的的許玉蘭,然後他讓她花了八角三分錢,然後他拆散了她與何小勇,然後他們就結婚了。在很大一部分的篇幅裡,我一直都看不到他們之間有愛存在,只是生活在一起罷了。一直到許三觀為了還方鐵匠兒子的醫藥費而去***的時候,一直到許三觀坐在失而復得的桌子旁等著許玉蘭回家的時候,我知道,愛是存在的,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再後來,轟轟烈烈的***來了,許玉蘭被批鬥了,她被剃成陰陽頭,她被掛上大牌子,她被放到大街上,他給他送飯,他輕聲對她說,我把菜藏在米飯下面,現在沒有人,你快吃口菜。他對三個兒子說,你們不要恨她,你們要恨她的話,你們也應該恨我,我和她是一路貨色。

  再後來,是故事的最後,許玉蘭說,許三觀,我們走,我們去吃炒豬肝,去喝黃酒,我們現在有的是錢…

  那些一個個給人留下震撼的情景是什麼?可能有人把它叫作愛和親情。

  餘華在中文版自序中說,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

  這是一份歷史,試圖喚起更多人的記憶。

  故事訴說著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的情形,那麼艱難,可是他們依然掙扎著堅持著。我一度以為過不去了,可是後來希望又來了。

  方鐵匠過來抄家的時候,大饑荒一家人餓得面黃肌瘦的時候,一樂重病的時候…那麼多艱難的日子,一家人也這樣挺過來了。

  忽然想起,許三觀和他兒子的名字有個美妙的組合,或許這就是暗示。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許三觀用嘴給全家人炒菜的時候。大饑荒,一家人喝的粥越來越稀,為了減少體力消耗只能躺在床上。許玉蘭在他生日這天特地煮了放糖的粥,孩子們卻忘記了甜的味道。他心疼孩子,於是在帶他們在想象中做飯。說實話,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感覺又好笑又感動,他們都在不停吞口水搶菜吃,我也是。

  許三觀在故事中掉了很多次眼淚,他的女人也是。一直不認為掉眼淚是什麼可恥的事情,誰都會有感情,誰都需要宣洩。當他家徒四壁,當他思念死去的爺爺和四叔,當他想起阿方和根龍,當他認為一樂死去了,當他的血再也賣不出去…這個男子漢一把又一把的眼淚,可是後來所有的困難都能過去不是麼,他們總是說,好日子會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眼淚只是一個情感的出口,所需要的,依然是淚水背後的那一種堅強,是淚水過後的那一份信仰和堅持。

  這一份即興的流水賬,姑且把它叫做,讀後感吧。

  篇二

  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有點悲傷有點心酸,餘華的小說總是這樣,比如《活著》、比如《兄弟》。但結局讓我溫暖,這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大多數的普通人希望自己有也都多數會有的結局。

  一開始,我覺得小說有些荒誕,人物全都透著一股子傻氣,後來,我想,從那個年代走過的人所謂的傻就是今天的我們所缺少的“純真”吧。

  小說描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代表人物許三觀,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難關時,依靠***戰勝困難。最初,並不是因為生活無著走投無路要去***,只是因為在老家流傳著一種說法,不能***的男人被認為是身體不行的。於是,許三觀去***以證明自己身體很好,其實,他在城裡生活,城裡並沒有這種說法,並沒有人需要他的證明,與其說他要證明給別人看,不如說他的至真至純讓他相信了那種說法就從心底要去實踐。

  第1次***得來的錢讓他的生活出現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轉折,他娶了他看中的許玉蘭。他追求許玉蘭的方式也很特別,直來直去,上來就說要娶人家。我不知道那個年代的男孩子是不是都這麼大膽直接,反正我覺著這方式擱現在都不過時。

  第2次***是因為大兒子一樂把方鐵匠的兒子砸傷了,方鐵匠要錢無果,把許三觀的家當全拉走了,許三觀用第二次***得來的錢要回了家當。

  第3次***源於妻子婚前的出軌,可是既然是婚前,怎麼能叫出軌呢?只是因為一樂很可能是那次“出軌”的產物,所以婚前的那次多少就令許三觀不能原諒了。其實,我看完了全書,也不能判斷一樂究竟是不是許三觀的兒子,當然,這也不是重點。許三觀因為當了“烏龜“而生出的不平衡感令他去看望摔斷了腿的林芬芳時也做了“出軌”的事,想著應該補償林芬芳,就用第3次***的錢買了肉骨、菊花等補鈣去火的東西送給林芬芳。

  第4次,在“人民公社”後的災荒時期,全家人吃了56天玉米稀飯,看著孩子們餓得可憐樣,許三觀第4次去醫院***,帶家裡人去吃了麵條。這裡還有個故事,因為覺得一樂不是自己的種,於是,許三觀不肯帶一樂去吃麵,而是給了他5毛錢讓他去買紅薯。一樂幾乎由愛生恨,飢餓之餘去找親生爸爸,被拒認後,又去找家裡人,在黑暗和飢餓裡絕望哭泣。許三觀終於坐不住,後來找到了一樂,父子倆的見面和對話很是感人。

  第5次,一樂和二樂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去插隊了。眼看著插隊的人一個個回城了,許三觀和許玉蘭很著急。一樂生病了,渾身沒勁,回家住了一段時間。走時,許三觀去送他,匆匆地去醫院賣了一次血,把錢塞給一樂,希望他的生活得到改善。

  不久,二樂插隊所在生產隊的隊長來城裡,在許三觀家吃飯。而當時家裡僅剩兩元錢,為了好好招待生產隊長,使二樂早日回城,許三觀第6次***。這次距離上次***才1個月,而醫院規定兩次***時間間隔應在3個月以上。後來,遇見了以前一同***的根龍。根龍提來一隻下蛋雞“孝敬”李血頭,於是,李血頭看在下蛋雞的份上,同意讓許三觀***。也就是這次***後,根龍突發腦溢血死亡。

  一樂被檢查出患了肝炎,病情嚴重,被緊急送往上海救治。許三觀從街坊鄰居那借到有限的一點錢,讓妻子帶一樂先去上海,自己則準備一路***籌集資金。文章描述了許三觀沿路4次***的情形,其中第3次因為暈倒,反而被醫院給他輸入了700毫升血液。許三觀醒來後,強烈要求將不屬於他的300毫升血還給醫院。

  隨著改革開放,許三觀家的生活和很多中國人一樣漸漸好轉。有一天,他突然想吃爆炒豬肝和喝黃酒,於是去醫院***。他不是因為要***去吃豬肝喝黃酒,而是多年***形成的慣性使得他為了吃豬肝喝黃酒而去***。新換的血頭告訴他他的血沒有任何作用不會有人要時,他的精神崩潰了,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盡頭,站在大街上失聲痛哭。

  許三觀的生命是卑微的,但他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只想好好地活著,並且一心要家裡人也好好地活著,從這點意義上說,他同樣是頂天立地的,盡到了作為男人的責任。

  文章的主色調還是積極的,通過人物的命運改變體現了時代的進步以及在生活的重負下人物的抗爭,除了忍耐除了適應,人物還是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生慾望,所以,用個大的框框來說,我認為,全文充分表達了主人公的自強不息。

  看整本書的感覺是,雖然沉重,但悲傷中帶笑,因為語言還是不乏幽默感的,這使得故事透著點輕喜劇的意味。

  許三觀多次***,且有時血頭違規操作,但幸運的是他一直健康無事,沒有染上艾滋病之類的,真是萬幸,讓人覺得生活還是公平美好的。

  還有一點挺有意思,從許三觀娶妻之前到一樂生病,前後有二十年了吧,賣一次血***400毫升***的價錢一直是35元,這可不可以說明,中國在那二十年裡,經濟沒有一點兒發展。除此之外,我還由衷地感嘆,看來計劃經濟也不是一無是處啊,至少物價穩定,呵呵,開個玩笑,題外話。

  篇三

  小說幾乎沒有什麼的明顯的高潮,但是又有一波接一波的感覺。人物性格似乎簡單,但是又如此的矛盾,有些情節可以說是很可笑,但是又覺得也許那是屬於那個時代的人性和劣根性。許三觀和徐玉蘭的糊塗婚姻僅僅是因為可笑的八角三分錢,但僅僅因為如此何小勇就曝露了自身的無情與自私;當許三觀知道徐玉蘭的不貞時氣急敗壞,一反常態,不再唯妻子命是從,看著方鐵匠搬自己家東西幫忙不說還更賣力氣,對於養了九年的一樂,心情十分複雜,愛也不是,恨也不是,始終走不出他是別人兒子的陰影。而徐玉蘭的心情呢?到底他已成為這一家的女主人,她可以在不為婦之前,痛快的花掉八角三分錢,但是在嫁給許三觀後,她比誰都會過日子,大聲的對菜販砍價還肆無忌憚的挑選每一顆菜,未雨綢繆平日攢米,以備不時之需,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很賢惠的女人,但是也許她的遺憾就是她經常說的那句話,不知她到底造了什麼孽,讓她承受如此之多,她犯了女人的禁忌,也許當初她有把握嫁給何小勇的,並不知道會有一個許三觀出現,於是她接受了來自何小勇的引誘,不貞成為她生命中揮之不去的烙印,愧疚,罪名,批鬥,一樂的怨恨,她承受了太多,接受了太多的懲戒。但她卻保守了一個祕密,一輩子都沒有說出真相,她一口咬定是在婚後出軌,甚至都已經承認一樂不是許三觀的兒子,去不肯交代自己的第一次送給了何小勇,也許考慮到許三觀,自己的丈夫最大的承受力就是此種程度吧!

  說說他們的兒子吧!我是最喜歡一樂的,是長子的原因吧,他特別的懂事,對於二樂三樂,他很有當哥哥的擔當,三樂被打,找二樂幫忙,後來又拉來了一樂,一樂贏得很睿智。一樂是許三觀的得力助手,許三觀對一樂說:如果你是我的親生兒子,我最喜歡的就是你。讓人心酸的一句話,一樂從九歲就開始承受著這種本不應由他承受的壓力,當許三觀說他不是親生兒子時,當一家人都去勝利飯店吃麵條,而一樂只能吃一個沒有手掌大的地瓜時,他的心有多疼。當找何小勇做親爹時,何小勇打他,罵他,他只能一路向西,他傷心難過,沒有人是他親爹,最終他回到了許三觀的身邊,許三觀對於一個養育了十幾年的孩子,還是動了惻隱之心,也許真正的親情並不來源於血緣關係,而是熟悉,習慣而已,一樂很孝順,除了許三觀的話誰的話都不會聽,許三觀不計前嫌讓一樂為慘遭橫禍的何小勇叫魂,那一幕,一樂和許三觀一個屋上,一個屋下,他們的對話感染了我,那才是父子之情。

  再說二樂,個人認為二樂是很八卦的,呵呵。哪裡有事兒他哪裡到,也許是那種年齡,他專門打聽一些沒用的事兒,無意間又跟別人說,訊息多半是很可靠的。三樂呢,有點兒傻,但是是最幸福的一個吧,小時候是狗都閒的年齡是,大家都對他說:三樂走開。長大一點還沒有脫離傻氣,總是傻傻的笑,沒有什麼主見。

  最後我還是要說許三觀的,許三觀一次次的***,每次都可以賺35元錢。有兩三次我是很感動的。第一次是為了一樂還方鐵匠錢,第二次是為了請二樂的生產隊隊長吃飯,還有就是為了給一樂治病,連續買下***的情節。最後一次***是很有深意,很有餘韻的,還透著一種悲哀。沈血頭嘲笑許三觀的血只能賣給木匠當油漆,許三觀久久不能釋懷,他頓時認為自己已經太無用了,他用***的錢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災荒,而此時已沒人要他的血,如果再有饑荒他要怎麼辦呢?最後的鏡頭是這樣的徐玉蘭帶許三觀來到了勝利飯店,吃了三次同樣的黃酒和炒豬肝兒,兩人相濡以沫,夫妻情深,沒有了年輕時的吵吵鬧鬧,也許他們並沒有存在過什麼愛情,但是此情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