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讀書筆記

  楊修之死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收斂鋒芒,不然那自食其果。學了楊修之死,還不太懂還可以來看看筆記。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篇一

  在《楊修之死》一文中,楊修聰明靈敏,知曉君王,但是為何最後卻被曹操所殺呢?

  在《楊修之死》中穿插了幾個關於楊修和曹操之間的故事,由這些事情可以知道楊修這個人才華橫溢,思維敏捷,善於琢磨君主的心思,然而他的上司是曹操。如果有才外露只是限於在同級或下級面前,也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但是楊修這個人偏偏喜歡與曹操較勁,不僅僅是把曹操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還喜歡在其他人面前說一說。而曹操並不心胸寬闊,而是生性多疑,心胸狹隘,愛面子,不喜歡承認自己的錯誤,雖是表面讚揚楊修這個人,但暗地裡已將其恨之入骨。

  另一方面,楊修說話不看形勢,這便是他最終被曹操所殺的根本原因,

  古代帝王都是天子,天子自然會保持一種神祕感,然而曹操這個魏王做的一點“隱私”都沒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被一個臣子看的透透,。而楊修喜歡猜曹操的心思,而且每次都能猜中,這便是犯了大忌的。曹操遇到這樣的人會怎麼想?“我一個君王,被你楊修看得赤裸裸的,那還怎麼統御百官,統治億兆黎民,況且要是哪一天他也想在這王位上坐坐,對我又是這麼瞭解,我還不成了第二個漢獻帝嗎?留著他幹什麼,養虎為患嗎?乾脆殺了他,以除後患!”正應為如此,楊修最後因著名的“雞肋”事件被曹操以惑亂軍心之罪殺死。

  篇二

  讀罷《楊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團:修之過?操之過?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過也,楊修之死的讀後感。

  楊修之過,一曰賣弄才華,鋒芒太露。楊修確實學識淵博,才華過人。但是綜觀楊修一生,並沒有在軍事上、政治上給曹操出過什麼奇謀良策,像郭嘉、程昱那樣,卻一味在“門內添活字”“一人一口酥”之類的小事上賣弄小聰明,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殺的禍根。

  二曰恃才放曠,不知點檢。曹操“夢中殺人”本來是玩弄權術以掩人耳目的勾當,楊修偏偏要給他戳破,豈不是自找倒黴?至於擅自命令軍校收拾行裝,更是惑亂軍心,事關軍法,豈能亂來?

  三曰小事聰明,大事糊塗。表面看來楊修是最知曹操心意的,夏侯惇也誇他“真知魏玉之肺臟”。但是對曹操的早就“忌之”“惡之”“有殺修之心”,他卻一無所知,恐怕到死也沒有明白。參與曹氏家族立世子的鬥爭,本來就是做人臣的大忌,即使曹操不殺也,將來曹丕也不會把他放過,而他都毫無自知之明。曹操就立世子一事,問過謀士賈詡,賈詡就不敢表態,在大事上他顯然比楊修要聰敏多了。

  總之,楊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是怨不得別人的。

  看起來,一個人聰明有才華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用到點子上,又不能謙虛謹慎,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西塞羅

  篇三

  楊修,好一個奇才!

  楊修該不該死,不去辯論。他的才能,絕對在常人之上--能輕易掀開曹操心思的外紗,可謂奇才。可是,他的智慧甚至不比常人--恃才放曠的楊修,帶著些傲氣,不知道尊重別人,他得罪曹操不知幾次,讓曹操恨再愛上;應該說,他不識時務。

  從人情看,對他我是不愛也不惡,可我似乎應該感激他。

  楊修不識時務,最後決定了他的被斬。在這個人的社會中,其實有很多累人的地方。楊秀讓自己不被一些事所累,他沒有刻意壓制自己本領的表現,而是隨自己的心思。但他的這一點讓他不適合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他應該生活在一個純真的社會中。雖然這樣一來,他的一些才能便展現不出來,但他可以完全地活出楊修的所有。

  完全地活出真正的自己,無拘無束,我也希望,可是--

  這個我正面對的社會,體現給我並讓我在其中生活的社會,讓我不得不累了自己,有時失去了真實--除非脫離社會。不過,社會是這個社會的,我是我自己的,我的夢想是我自己的。雖然完全實現自己的夢想很艱難,但不失去精神上的自己。有時需要偽裝,必須偽裝,那不要緊,因為那只是外套,因為那樣做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真正的夢想。當有一個夢想成真,便將外套換得更薄。

  有兩種人最不被外事所累,一種是大智的人,他們看透了一切,看開了一切,變得無拘無束;另一類是大於的人,他們不琢磨一切,不在意一切,變得無拘無束。這兩種人獲得真實,充實,無論成為那種,都很不錯。如果被註定活在他們中間的部分,就蔑視一切的黑暗,先往所有的光明。

  楊修屬於夾心的部分,他分不清黑暗和光明,似乎只希望那個和了自己的胃口,不看乾淨。

  楊修,好一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