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監之亂的歷史背景

  約公元前1045年的周朝,在黃河流域爆發三監之亂。周公東征,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廢霍叔為庶民,平定了三監之亂。三監是指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三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三監之亂背景

  周人取得了政權後,並沒有完全消滅殷商國家,而是根據當時人們“滅國不絕祀”的原則,保留殷人的祭祀。周武王讓紂的兒子武庚仍繼承殷王位,統治殷商故地。武王又安排自己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霍叔駐守在殷都周圍的邶、鄘、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

  周人立國未穩,強敵環視,武王為國事憂慮,常常夜不能寐。他說:“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於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克商後的第二年,武王有疾,死去。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長,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他最有資格攝政,因此武王的遺命被他認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禮制嚴格限制諸侯勢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滿和猜忌。《尚書·金縢》載:“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在這種情況下,管、蔡與武庚聯合作亂。

  三監之亂的影響

  三監之亂嚴重威脅到了周朝的統治秩序,周公東征勝利以後,徹底消滅了殷商王朝的殘餘勢力,擴大東方境土。為了鞏固周王朝在東方的統治,周公進一步營建東都雒邑和封建諸侯。周公、成王、康王時期是西周王朝穩定發展時期,“刑錯四十年不用”,史稱“成康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