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威爾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對於克倫威爾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說他是時代的掌舵者,將風雲際會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有的說他是時代的鑽營者,在亂世當中左右逢源來達到個人目的。那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克倫威爾的人物形象,希望對你有幫助。
克倫威爾的人物形象
克倫威爾在於他積極捍衛了清教徒的利益,確立了清教徒在當時社會當中的地位。他勇敢站出來揭露宮廷的腐敗,對抗天主教對民眾的精神控制和肉體摧殘。使民眾真正瞭解到當時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喚醒了民眾的覺醒意識。此外,他開創了資產主義新貴族的歷史時代,讓清教徒領導的社會階層走向上層統治建築,為這一社會新晉階層提供了存在的基礎。
克倫威爾在他對於國王查理的背叛。當時國家政局黑暗,社會動盪不安,經濟體制崩潰,人們生活在深水火熱當中。但是王室一再加重賦稅,通過搜刮民脂民膏來維持奢靡的生活。克倫威爾藉助資助國王得以當選議員走上從政之路,但是他並不滿足於臣服在他人之下。他擁有很強的政治野心,企圖真正獲得英國的統治權,他帶領新貴族階級推翻了英國王室的統治,並下令處死了查理一世。但是他的真實目的並不在於倡導新型的生產生活方式,而是通過民主的假面來建立自己的專制統治。
克倫威爾的故事
克倫威爾是英吉利共和國的“護國公”,出生於1599年,逝世於1658年。雖然他不是國王,但他對英吉利共和國進行獨裁統治,儼然是以國王的身份來發號施令。他一生戰功赫赫,死後卻慘遭挖墳,後又被斬首。克倫威爾的故事被寫進了許多著作中,許多電影也以他的故事為背景展開。
克倫威爾能在政治舞臺上大展身手,有一則不得不說的關於克倫威爾的故事。克倫威爾的演講非常富有感染力。有一次議會的主題是宗教問題,克倫威爾作為一名清教徒議員,在議會上慷慨陳詞,感染了周遭許多人。人們紛紛響應他的號召,捍衛清教徒的權利。許多議員也開始拒絕服從國王的命令,給當時在位的查理一世造成了嚴重威脅,甚至動用軍隊力量強行解散議會。
還有一則克倫威爾的故事,是關於他對愛爾蘭開德羅赫達城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1649年,克倫威爾率軍炮轟德羅赫達城,不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不論婦女還是兒童,均沒有逃脫克倫威爾的魔爪。據統計,克倫威爾在那次戰役中屠殺城內約3萬愛爾蘭居民。他在自己的作戰彙報中也指出,城內逃生的不超過30人。因此,克倫威爾對英吉利共和國的統治,實質是軍事獨裁統治。
克倫威爾他雖然沒有得到國王的稱號,但是除了這個稱號,他擁有了國王的一切。他和國王一樣住進了皇家的宮殿,和國王一樣對整個國家進行獨裁統治。
克倫威爾是怎麼死的
據歷史記載,在擔任護國主的三年後,英國召開了第二屆議會,會議過後,克倫威爾成為英國國王。但是克倫威爾掌權的幾年內,雖然努力治理國家,但是英國的經濟狀況非但沒有好轉,較之原來更加惡化。經濟崩盤引起社會矛盾的加劇,然而國王及議會並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在成為國王的兩年後,克倫威爾因病去世。
似乎“克倫威爾是怎麼死的”這一問題已經有了答案,其實不然,真正的轉折發生在後面。他死後的兩年,查理二世繼位成為國王。他派人將克倫威爾的屍體從墳墓掘出,並對屍體執行刑罰,還將他的頭部綁在柱子上,此後,他地頭部還被多次買賣,直到1960年,才得以長埋於地下。
對於克倫威爾還有兩件不得不提的事情,其中一件是狂屠愛爾蘭,不僅殺死全部守衛官兵,而且還造成1500平民死亡。另一件是建立奴隸貿易,將15萬蘇格蘭人移民美洲。可以說他是一位具有矛盾性的政治人物。既有功,又有過。愛爾蘭人至今憎恨、厭惡他,但歷史學家普遍認為他的功大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