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甲襞微迴圈改變的臨床研究

  醫學論文是科技論文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報道自然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創新性工作成果的論說文章,是闡述原始研究結果並公開發表的書面報告。醫學論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組成:論文題目;作者署名、工作單位和郵編;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關健詞;正文***資料與方法、結果、結論***參考文獻。

  【摘要】 目的 通過光學顯微鏡檢查, 研究 糖尿病甲襞微迴圈早期病理改變。 方法 採用國產醫用光學儀器廠生產的WX-753型顯微鏡,檢查部位,左手環指,甲襞面板滴1~2滴香柏油,滑潤指甲提高透明度放大倍數為80倍觀察顯微鏡的形態、動態指標。結果 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齡24~61歲之間的糖尿病患者,Ⅰ期與Ⅱ期差異無顯著性,符合早期網膜視病理改變。結論 糖尿病在Ⅲ、Ⅳ期視網膜病變加重,嚴重 影響 甲襞迴圈,甲襞測定反映出視網膜病變進展,為臨床對症 治療 提供了指導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甲襞微迴圈

  糖尿病視網膜病***DR***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發病在國內外皆有明顯升高趨勢[1]。早期診斷是對OR進行有效防治的前提,為了探討OR的發生 發展 規律 ,筆者於1995年3月~1996年3月對73例在內科確診後眼底檢查的DR患者,甲襞微迴圈檢查甲襞小動脈和小靜脈之間微迴圈改變,以探討其與視網膜病變的關係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DR患者共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齡24~61歲,其中2例玻璃體積血眼底窺不進,行眼科B超檢查,瞳孔擴大不理想,用雙星明眼液散瞳檢查。

  1.2 方法

  採用徐州醫用光學儀器廠生產的WX-753型顯微鏡,檢查部位,左手環指,甲襞面板滴1~2滴香柏油,滑潤指甲提高透明度放大倍率為80倍。

  1.3 甲襞微迴圈檢查觀察指標

  ***1***形態:包括管數清晰度、管徑長度及形態、管徑。***2***動態:包括流速、血管運動性、白細胞數、白色微小血栓及血色紅細胞聚集。***3***血管周圍狀態包括出血、滲出、乳頭小靜脈叢,乳頭和汗腺按甲襞微迴圈加權積分表, 計算 出每一患者總綜合計分。經統計學處理,t檢驗和直線相關。

  2 結果

  73例DR者,其中Ⅰ期15例,Ⅱ期26例,Ⅲ期12例,Ⅳ期6例,Ⅴ期11例,Ⅵ期3例。Ⅰ期DR患者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為4.12±0.72,DR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為5.11±1.34,統計學處理兩者無明顯差異***P>0.05***,Ⅲ期DR患者總積分為8.22±1.79,與Ⅱ期DR甲襞迴圈的總綜合積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Ⅳ期DR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為12.76±3.32,與Ⅲ期差異有顯著性,Ⅴ期DR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為15.28±5.32,與Ⅳ期差異有顯著性***P<0.01***,Ⅵ期DR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為16.23±6.92,與Ⅴ期DR差異無顯著性***P>0.05***,DRⅠ~Ⅵ期變數用1~6數字表示,按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行直線迴歸 分析 ,迴歸 方法 為y=1.27+2.41x,相關係數r=0.96。

  3 討論

  糖尿病引起各組織器官病理性改變,眼底微血管病變是全身微血管病變的縮影,DR按sco分型為六期[2],各期的表現均有明顯的差異。Ⅰ期眼底改變不明顯,多以單獨或同時有微動脈痛,棉絮狀出血斑數目在10個以內,Ⅱ期出血和滲出數目增多,但可計算及計量,Ⅲ期上述改變數目多但不可計數,典型分佈於後極部,Ⅳ期不規則擴張,小動脈血管退行性病變,Ⅴ期和Ⅵ期視網膜增殖性病變,大量的新生血管出現並伴有機化膜,嚴重者繼發性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

  從本組臨床觀察和甲襞 研究 結果表明,DRⅠ期與Ⅱ期差異無顯著性,符合眼底視網膜的病理改變,也就是說Ⅰ、Ⅱ期DR病變並無本質的區別。除微血管瘤,出血和滲出,無器質性病變。DR Ⅲ、Ⅳ期視網膜病變加重;甲襞微迴圈綜合積分表現的更為嚴重,臨床根據每一期病理改變與甲襞微迴圈總綜合積分測定表明,甲襞微迴圈測定在一定程度上對DR的進展及 治療 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影響DR發生的因素還很 多,需要進一步討論。

  【 參考文獻 】

  1 郎先強.糖尿病患者閃光視網膜電流圖.眼科研究,1995,6:148.

  2 全軍微迴圈專業組.甲襞微迴圈臨床檢查手冊.北京:總後衛生部,198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