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羊水過少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晚期羊水過少對圍生兒的影響及相關因素。方法:對132例妊娠晚期羊水過少孕婦進行分析,並與羊水量正常分娩者進行比較。結果:羊水過少高發於孕≥40周孕婦,在孕≥42周者中,羊水過少的發生率為13.5%,在孕40+1~41+6周者為4.28%,在孕37~40周者為2.86%,在孕<37周者為2.21%;在妊娠合併症者中為24.79%。羊水過少組剖宮產、胎兒窘迫及羊水Ⅱ~Ⅲ度混濁發生率均較對照組高,且羊水量越少,羊水混濁及胎兒窘迫發生率越高。結論:羊水過少與延期妊娠及妊娠併發症關係密切,它嚴重威脅圍生兒生命,造成不良妊娠結局。羊水過少確診後應嚴密監護,及時終止妊娠,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徵,可改善圍生兒預後。
【關鍵詞】 羊水過少;圍生兒;相關性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於300ml者稱為羊水過少。羊水過少是產科常見併發症之一,是胎兒生命危險極其重要的訊號。羊水過少的圍產兒死亡率較正常妊娠時高5倍,羊水量少於50ml,圍生兒死亡率高達88%[1]。近年隨著圍生醫學研究的發展,超聲診斷技術不斷提高,羊水過少的診斷率亦顯著提高,其對圍生兒的影響及相關因素也日益受到重視,及時發現和處理羊水過少對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提高圍產兒質量有重要意義[2]。為探討羊水過少對圍生兒的影響及妊娠晚期羊水過少的相關因素,尋求正確、有效的處理方法,現將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過少病例者與年齡相配的正常孕婦比較,旨在為臨床防治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2980例,確診羊水過少132例,發生率為4.43%。羊水過少(觀察組)孕婦年齡22~41歲;其中初產婦99例,經產婦為33例;孕<37周16例,37~40周56例,40+1~41+6周(延期妊娠)45例,≥42周(過期妊娠)15例。隨機選擇同期羊水量正常的132例孕婦作為對照組,其年齡、孕周與羊水過少組具有可比性。
        1.2羊水過少診斷標準:(1)超聲診斷法:羊水最大暗區垂直深度(AFV)及羊水指數(AFI):AFD<3cm或AFI<8cm為羊水過少臨界值;AFD≤2cm或AFI≤5cm為羊水過少絕對值[1]。(2)羊水直接測量法 陰道產以彎盤置會陰部積羊水,測量羊水量。剖宮產以切開子宮長約2cm、人工破膜後,立即用吸引管將羊水吸入吸引瓶內計算羊水量,以羊水少於300ml為診斷羊水過少的標準。
        1.3統計學方法:採用x2和秩和檢驗。
        2結果 
        2.1羊水過少與孕周的關係:隨著孕周的增加羊水過少發生率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羊水過少與妊娠併發症關係: 132例羊水過少中,妊娠併發症者35例,發生率為26.51%,其中胎兒宮內發育受限***FGR***6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PIH***6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5例,臍帶纏繞***本研究中不包括僅臍帶繞頸***11例,胎兒先天畸形1例。妊娠不同孕周羊水過少者的妊娠併發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孕<37周有合併症者高於孕≥37周者***P<0.05~P<0.01﹚;而孕40+1~41+6周和孕≥42周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羊水過少妊娠結局情況:羊水過少組剖宮產、胎兒窘迫、羊水Ⅱ~Ⅲ度汙染髮生率均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見表1)。
        
        2.4羊水量與羊水汙染、胎兒窘迫的關係:132例羊水過少中,羊水量≤100ml或羊水極少者59例(44.70%),羊水在101~299ml者73例(55.30%),羊水量≤100ml組羊水Ⅱ~Ⅲ度汙染和胎兒窘迫發生率均高於羊水量101~299ml組(P<0.01﹚。
        3討論 
        3.1妊娠晚期羊水過少對圍生兒的影響:羊水過少時,胎盤功能低下,使胎兒處於缺血缺氧狀態,同時也改變了胎兒生活的內在環境。子宮四周壓力直接作用於胎兒,臨產後子宮頻繁收縮,臍帶受壓,易加重胎兒缺氧。胎兒缺氧時腸繫膜血管收縮,區域性缺血增加腸蠕動,肛門排便汙染羊水,故羊水少時胎兒窘迫、羊水Ⅱ~Ⅲ度汙染髮生率高。且羊水量與胎兒窘迫和羊水汙染有明顯關係,與文獻報道相似[3]。與大多數文獻報道一致[4],本研究羊水過少組胎兒窘迫(34.1%)、羊水Ⅱ~Ⅲ度汙染***28.8%***均較對照組發生率高(P<0.01﹚,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徵(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1例,經積極搶救治癒。因此羊水過少嚴重威脅圍生兒生命,易造成不良妊娠結局。 
       3.2影響妊娠晚期羊水過少的相關因素 
        3.2.1羊水過少發生率與孕周關係:過去認為羊水過少的發生率很低,但隨著圍生醫學研究進展,人們對羊水過少的重視及超聲診斷技術的提高,羊水過少的檢出明顯提高。有報道[5],羊水過少發生率已增加至0.5%~5.5%,本組發生率為4.43%。且隨著孕周的增加羊水過少的發生率增加,故對於妊娠40周以上,尤其是過期妊娠者,產前常規B超等檢查有利於早期診斷。
        3.2.2羊水過少與妊娠併發症的關係:晚期妊娠羊水量是由母體、羊水和胎兒三者與其介面上雙向交換取得動態平衡的結果,三者任何一方異常均可影響羊水量。羊水過少主要與羊水產生減少或羊水吸收、外漏量增加有關,常見原因有胎兒畸形、胎盤功能減退、羊膜病變、胎膜早破、延期或過期妊娠、臍帶異常以及FGR、PIH、ICP等因素有關。有妊娠併發症的母體中胎兒存在慢性缺氧,胎兒血重新分配,以保證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而腎血流量減小,胎尿生成減少而致羊水過少。本文顯示,延期或過期妊娠者羊水過少發生率明顯高於孕<40周者。由於孕周的增加,胎盤老化、鈣化等因素,導致胎盤功能低下,灌注量不足,胎兒脫水,羊水量明顯迅速減少。妊娠42周後,約30%孕婦羊水減少至300ml以下;若同時伴有羊水過少,胎糞汙染可高達71%[5]。羊水過少在妊娠各期都會給為圍產兒帶來不良後果,尤其是臨產時常因臍帶受壓、宮縮直接影響胎盤血液迴圈致胎兒窘迫,甚至死亡。臨產後腹痛劇烈,宮縮多不協調,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往往延長,導致軟產道損傷、產後出血。本院在132例羊水過少處理中,剖宮產128例(97.0%),剖宮產率雖高,但新生兒窒息僅12例(9.1%),其中6例為經陰道分娩,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徵(MAS)1例,經積極搶救治癒,圍產兒死亡率為零,從而提高了圍產兒質量。
        3.3預防和處理:羊水過少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及時處理是改善胎兒預後的關鍵。對於妊娠40周以下出現羊水過少者,應仔細檢查有無胎兒畸形,對嚴重的胎兒畸形應終止妊娠。在排除胎兒畸形後,應做好產前保健,及早發現、治療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並適時終止妊娠,可減少羊水過少發生;對於妊娠40周以上者,尤其是過期妊娠者,應常規行B超檢查及動態監測羊水量及其變化,進行胎兒電子監護等,瞭解胎盤功能。過期妊娠合併羊水過少應加強監護如胎動、胎心監護、胎兒生物物理評分及動態監測血尿E值的變化等,一旦確診應立即終止妊娠。本組中羊水過少組剖宮產率為97.0%,明顯高於對照組43.9%(P<0.01﹚,顯示羊水過少者剖宮產率高。有報道[7],可在產程中持續內監護下行羊膜腔輸液及羊水置換,解除臍帶受壓,提高圍生兒存活率。是糾正胎心異常及羊水胎糞汙染,治療胎兒窘迫、降低剖宮產率及預防新生兒MAS的有效方法。筆者認為,羊水過少者可行人工破膜或羊膜鏡檢查瞭解羊水性狀,若羊水清、監護未出現胎兒窘迫、子宮頸條件好,可短期試產;若羊水黏稠,Ⅱ~Ⅲ度汙染,各種監護提示胎兒窘迫,應及時選擇剖宮產終止妊娠。對羊水過少者,產時要做好新生兒搶救及復甦的準備,防止MAS及胎糞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樂傑.婦產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8-129.
[2]喬寵,尚濤.羊水異常的超聲診斷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07,23(5):355-357.
[3]楊明珠,郭立傑,張春燕.332例羊水過少對母嬰的影響[J].安徽醫藥,2007,11(12):1116-1117. 
[4]劉彤,周齊,王鳳英等.羊水過少對母嬰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7):36-37. 
[5]豐有吉,沈鏗主編.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7-98,104. 
[6]李原主編.產科理論與學術[M].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53. 
[7]趙三存,李芳,艾林英.羊膜腔輸注藥物治療羊水過少併發胎兒窘迫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華婦產科雜誌,2006,41(6):39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