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功效和作用
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多年生草本,高7~14釐米,無地上莖,地下莖很短,主根較粗。葉基生,狹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具圓齒,葉柄具狹翅,托葉鑽狀三角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1、紫花地丁的基本功效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但無毒,可以入心經和肝經,清熱解毒和清熱消腫是它最重要的功效,平時可以用於人類的黃疸、腸炎以及乳腺炎和咽喉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平時用它泡水喝,還能起到預防感冒和咽喉炎的作用。
2、紫花地丁能治黃疸
紫花地丁對黃疸有很出色的治療作用,在治療時可以把紫花地丁製成粉末狀,然後每天服用十五克,服用時用酒送服就可以,連服七天,多數黃疸就能消退。
3、紫花地丁能治惡瘡
紫花地丁的解毒功效十分出色,它對人類的惡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治療時可以把紫花地丁根部和蒼耳的葉子一起搗爛,加入白酒調製成汁,然後一起服用,幾次以後就能讓惡瘡出現很大的好轉。
紫花地丁的食用方法
別名:鏵頭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頭草、地丁、羊角子、獨行虎、地丁草、寶劍草使用提示:內服:煎湯,15至30克***鮮品30至60克***;外用:適量,搗敷。
紫花地丁知識介紹:
紫花地丁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紫花地丁多年生草本,生於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5至6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收全草,洗淨,晒乾。
紫花地丁全草多皺縮成團。主根淡黃棕色,直徑1至3釐米,有細縱紋。葉灰綠色,展平後呈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至6釐米,寬1至3.5釐米,先端鈍基部截形或楔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葉柄有狹翼。花莖細長,花淡紫色,有細管狀花距。蒴果長圓形或裂為三果爿,種子多數。氣微,味微苦而粘牙。以葉綠、根黃者為佳。
紫花地丁補充資訊: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切段,乾燥。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紫花地丁適合人群:
陰疽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紫花地丁食療作用:紫花地丁味苦、微辛,性寒;歸心、肝經;氣微散洩;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主治疔瘡癰腫、痄腮,瘰癧,丹毒,乳癰,腸癰,溼熱與瀉痢,黃疸,目赤腫痛,喉痺,毒蛇咬傷。
紫花地丁做法指導:
1. 凡各種疔毒癰瘡,紅腫熱痛者,可單用鮮品搗汁服,並用其渣敷患處;或與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 若氣血虧虛者,可加入當歸、黃芪;若溼熱凝結骨癰疼痛高腫者,可與茯苓、車前子、金銀花、牛膝同用,以利溼清熱。
3. 凡頸項瘰癧結核者,可與夏枯草、玄蔘、貝母、牡蠣相合,以散結消腫。
紫花地丁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釐米,果期高可達20餘釐米。根狀莖短,垂直,淡褐 色,長4-13毫米,粗2-7毫米,節密生,有數條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細根。葉多數,基生,蓮座狀;葉片下部者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4釐米,寬0.5-1釐米,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邊緣具較平的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有時僅下面沿葉脈被短毛,果期葉片增大,長可達10餘釐米,寬可達4釐米;葉柄在花期通常長於葉片1-2倍,上部具極狹的翅,果期長可達10餘釐米,上部具較寬之翅,無毛或被細短毛;托葉膜質,蒼白色或淡綠色,長1.5-2.5釐米,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邊緣疏生具腺體的流蘇狀細齒或近全緣。
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花梗通常多數細弱,與葉片等長或高出於葉片,無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附屬物短,長1-1.5毫米,末端圓或截形,邊緣具膜質白邊,無毛或有短毛;花瓣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側方花瓣長,1-1.2釐米,裡面無毛或有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3-2釐米,裡面有紫色脈紋;距細管狀,長4-8毫米,末端圓;花葯長約2毫米,藥隔頂部的附屬物長約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細管狀,長4-6毫米,末端稍細;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棍棒狀,比子房稍長,基部稍膝曲,柱頭三角形,兩側及後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緣邊,頂部略平,前方具短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