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白花地丁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生於沼澤化草甸、草甸、河岸溼地、灌叢及林緣較陰溼地帶。朝鮮、日本、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白花地丁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白花地丁的功效和作用:

  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消腫去瘀,外敷能治節瘡痛腫。

  【蒙藥】柴布日-尼勒-其其格:全草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189]。

  全草***鏵頭草***:辛、微苦,寒。清熱解毒,消瘀消腫。用於瘡毒紅腫,淋濁,狂犬咬傷,目赤,咽喉腫痛。

  氣味苦、甘,性平。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治酒痔、血痔、牝痔、牡痔,痔瘡生管。單劑煎點水酒服。

  白花地丁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7-20釐米。

  根狀莖短而稍粗,垂直,長4-10毫米,深褐色或帶黑色。根長而較粗,帶黑色或深褐色,通常向下直伸或稍橫生,常由根狀莖的一處發出。

  葉通常3-5枚或較多,均基生;葉片較薄,長圓形、橢圓形、狹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6釐米,寬0.6-2釐米,先端圓鈍,基部截形,微心形或寬楔形,下延於葉柄,邊緣兩側近平行,疏生波狀淺圓齒或有時近全緣,兩面無毛,或沿葉脈上有細短毛;葉柄細長,通常比葉片長2-3倍,長2-12釐米,通常無毛或疏生細短毛,上部具明顯的或狹或稍寬的翅;托葉綠色,約2/3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疏生細齒或全緣。

  花中等大,白色,帶淡紫色脈紋;花梗細弱,通常高出葉,或與葉近等長,無毛或疏生細短毛,在中部以下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稍尖或微鈍,基部具短而鈍的附屬物***長約1毫米***;上方花瓣倒卵形,長約12毫米,基部變狹,側方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約12毫米,裡面有細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約13釐米;距短而粗,淺囊狀,長與粗均約3毫米或稍短,末端圓;花葯長約2毫米,藥隔頂部附屬物長約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短而粗,長約2毫米,粗約0.6毫米;子房狹卵形,無毛,花柱較細,棍棒狀,基部稍膝曲,上部略增粗,柱頭頂部平坦呈三角形,兩側具較狹的緣邊,前方具斜升而明顯的短喙,喙端具較細柱頭孔。

  白花地丁的同種差別

  本種與東北堇菜 V. mandshurica W. Beck. 相似,但花較小,白色,下方花瓣有紫色條紋,距較短而粗呈囊狀,下方2枚雄蕊的距短而粗,柱頭頂部平坦呈三角形;葉柄較葉片長2-3倍;而後者花較大,呈紫堇色或淡紫色,距較長而粗呈圓筒狀,下方2枚雄蕊的距細長,柱頭兩側略增厚成薄而直伸的緣邊,可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