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突發時的家庭急救措施

  心臟病通常會在劇烈運動或是情緒激動時突然發作,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極容易失去生命。因此,心臟病的家庭急救措施就顯得尤其重要。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心臟病突發時的家庭急救方法

  家庭急救分兩步走

  各種心臟病均可導致心臟驟停,尤其是冠心病常見,其他的原因還有諸如觸電、中毒、溺水、創傷等突發急症。患者往往表現為突發的意識喪失,可伴有區域性或全身性抽搐。呼吸斷續,嘆氣樣或短促痙攣性呼吸,隨後呼吸停止。面板蒼白或發紫,瞳孔散大,可出現大小便失禁。

  判斷心臟驟停發生後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和儘早除顫是避免發生生物學死亡的關鍵。家庭急救關鍵是進行初級生命支援,即徒手心肺復甦術。

  首先,判斷患者是否意識喪失

  當患者突然發生意識不清時,首先需要判斷患者的反應,可以拍打患者的雙肩,俯身對雙側耳朵大聲呼喊問“你怎麼了?”若患病的為嬰兒可拍其足底,如無反應,初步判斷為意識喪失,立即呼救。

  第二步,呼救求援+心肺復甦

  在身邊無旁人幫助下,若患者為八歲以上者,則視為成人,應先呼叫120救援,然後進行心肺復甦;若為一至八歲兒童應立即施行心肺復甦兩分鐘,然後呼叫120,迅速返回再行心肺復甦;若為未足一歲嬰兒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術兩分鐘,然後抱著患兒邊走邊復甦去求援。身邊有旁人時可安排其呼叫120救援,同時囑咐其求援後回來幫助搶救。

  心肺復甦措施

  心肺復甦的主要措施包括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壓。

  1、首先要將患者擺放在正確的體位 ,仰臥在堅硬的平面上,若要在床上進行搶救,應在患者背部墊以硬板。施救者位於患者一側,兩腿與肩同寬,跪貼於***或站立於***其肩、胸部旁。

  2、解開患者衣物暴露前胸。

  3、開啟口腔,若有異物,將病人頭部偏向一側,用手指鉤出,有義齒鬆動也應取出。

  4、開放氣道,可用仰頭抬頜法開放氣道 :實施搶救者將一手置於患者前額用力加壓,使頭後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抬起下頜,使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垂直於地面。一至八歲兒童頭後仰程度為下頜角與耳垂連線與地面成60度角,嬰兒則成30度角。

  5、判斷是否有呼吸,將臉頰靠近患者口鼻約3釐米,用眼觀察胸部是否起伏,耳聽是否有呼吸聲,面頰感覺有無呼吸氣流,判斷時間5~10秒鐘,無呼吸準備人工呼吸。

  6、人工呼吸,對成人與兒童患者常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對口不能張開、口部受傷者可用口對鼻呼吸法;嬰兒因口鼻小,吹氣時用口對口鼻法。

  7、檢查脈搏,成人與兒童觸控頸動脈,嬰兒觸控肱動脈,用5~10秒鐘判斷有無脈搏,無脈搏立即胸外心臟按壓。

  8、心臟病胸外心臟按壓

  ①部位:成人與兒童按壓部位為胸骨下1/2處,嬰兒為胸部正中緊貼乳頭連線下方水平處。

  ②方式:成人兒童可以雙手掌根重疊方式按壓,掌根橫軸與胸骨長軸方向一致,兒童也可用單手掌根按壓,嬰兒則用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按壓。

  ③方法及深度:按壓時上身前傾,雙臂伸直垂直於胸骨,以髖關節為支點,用上身重量用掌根將胸骨下壓4~5釐米***兒童為3~4釐米,嬰兒為2~3釐米,均約為胸廓前後徑的1/3~1/2***,按壓後放鬆,但掌根不要離開胸部,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相等。

  ④按壓頻率與吹氣比例:以100次/分鐘的頻率按壓,節律要均勻,每按壓30次後吹氣2次為一個迴圈。

  ⑤按壓時要觀察患者的反應及面色,約2分鐘完成5個迴圈的按壓與吹氣,然後用5~10秒鐘檢查脈搏及觀察迴圈徵象,期後每2分鐘檢查1次。若患者僅有脈搏而無呼吸,應以每分鐘12次的頻率進行人工呼吸。

  如果心臟病患者出現下列情況,則是心肺復甦有效的表現:面色由蒼白、青紫逐漸變紅潤;複檢時有脈搏和呼吸恢復;瞳孔由大變小,對光反射恢復;有四肢抽動,眼球活動,發出呻吟聲。

  心臟病注意事項

  一、家中必備血壓計

  應該準備一個方便自己測量的血壓計,其作用就是在心臟病發作時判斷血壓高低,指導用藥。另外應隨身攜帶***,還要準備阿司匹林、消心痛。

  家裡有心臟病人,防範心肌梗死突發,要當作大事來抓。為以防萬一,需要做哪些準備呢?本報記者專訪瞭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孟慶義教授,他提出了以下必備物品:

  首先,應該準備一個方便自己測量的血壓計,其作用就是在心臟病發作時判斷血壓高低,指導用藥。孟慶義說,心臟病發作時測血壓往往被大眾忽略,很多人一旦感覺心臟不舒服就服***。可是,***是擴張血管的藥物,有一定降血壓作用,如果病人此時血壓偏低,很有可能雪上加霜。

  其次,需要準備幾種藥物:1.***或速效救心丸,最好放在一個24小時隨身攜帶的急救盒裡;2.消心痛,這是因為***容易潮解、失效,預備一些消心痛有備無患,另外消心痛的降壓作用不如***強,藥效比較緩和,適合於血壓偏低的心肌梗死患者;3.阿司匹林,其作用就是在突發心肌梗死的時候,讓患者嚼服,有利於溶解血栓,疏通堵塞的血管。

  最後,如果有條件的話,家中可以準備製氧裝置,如小氧氣瓶、氧立得等,能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發揮一定作用。

  二、犯病了一定要躺下

  心臟不舒服,一定要平躺,即使在街上也要這樣做,千萬別硬撐。除了含***,還要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

  “心臟感覺不舒服,一定要平躺下來,即時在街上也要這樣做,千萬不要硬撐。”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孟慶義教授強調。他痛心地說,這方面盡是血的教訓。曾有一位冠心病老人在街上騎車時感到劇烈胸痛,他停下來歇了歇,感覺稍微好些,就騎上車繼續走,結果沒走出多遠就摔在地上,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

  為什麼必須躺下呢?孟慶義解釋說,人在坐位或站位時,心臟需要向更高處的頭部泵血,如果平躺,心臟就“省勁”多了,可以減少很多負擔。

  孟慶義說,如果犯病時自己一個人在家,要立刻躺下,自己測量血壓,然後含服***或消心痛,並且嚼服300毫克的阿司匹林。之所以嚼服阿司匹林,是為了使其從舌下吸收,這樣發揮作用更快。並且,在自救的同時撥打120或999急救電話。如果是在街上,也要平躺著服藥,然後請路人幫助撥打急救電話。

  有人說心臟病突發時咳嗽能救急,對此說法,孟慶義表示,醫學上的確有“咳嗽復甦”一說,但它僅僅針對特定的幾種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極度心動過緩等,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一般的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咳嗽,反而會增加耗氧量,加重心臟負擔,因此不應提倡。

  三、心跳停了,4分鐘內趕緊救

  如果病人“呼之不應,推之不醒”,基本可以判斷心跳停止,這時要立刻開始心肺復甦。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在心臟病急救上可謂真理。中國每年有50萬新發的心肌梗死,大約每15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如果及時採取復甦措施,很多人能挽回生命。孟慶義教授指出,一般來說,復甦開始時間越晚,復甦成功率越低。如果心跳停止4—5分鐘後才開始進行復蘇,倖存的機會非常少;如果延遲至7—8分鐘,救活過來的機率就更低。這就是“黃金4分鐘”說法的來源。

  如何判斷病人心跳停止呢?一般來說,如果病人在運動後發病,或者以前有心臟病史,就要首先考慮是心臟病發作。如果病人“呼之不應,推之不醒”,基本可以判斷是心跳停了。這時候,就要立刻開始心肺復甦。如果有2人以上在場,應該一個人馬上實施心肺復甦,另一人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場,則應先實施復甦,再***。

  心肺復甦首先要開放氣道,應將病人平放在硬板床上,地上也可以,頭部不要高於胸部,以利於血液流入容易缺氧的大腦。救助者一手推病人的額頭,另一手抬起病人下頜,使氣道保持暢通。一個人搶救時,僅做胸外按壓就可以了,按壓部位於雙乳頭連線的正中,按壓的頻率為每分鐘100次,每次使胸骨下陷3—5釐米。如果有兩個人在場,還可以配合進行人工呼吸,即一手捏住患者鼻子,緩慢地向患者口內吹氣。

  “一旦心臟停跳,病人死亡的危險性極大,因此心肺復甦一定要馬上做,不停地做,直到醫務人員來到。”孟慶義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