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逃生的四大誤區及救命法則

  如今隨著高樓的增多,發生火災,不僅滅火的難度大,居民逃生難度也有所增加。因此我們要了解火場逃生的誤區,學會逃生自救的科學方法。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火災逃生的四大誤區

  捂住口鼻不能忘

  火場中很多被“燒死”的人,其實是先煙氣中毒窒息死亡後又被燒的,究其原因是他們在發現著火後慌亂逃生,既沒有判斷火勢大小,又沒有采取防護措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生火災後留在室內的人員可先用溼毛巾堵住門,防止煙氣進入。一旦逃生時,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打手電等照明裝置彎腰下樓。

  原路逃生行不通

  人們都有慣性思維,一旦發生火災,總是習慣性往自己進來的出口跑,發現此路不通時,才去尋找其他出口,但此時也許會喪失掉逃生的最佳時機。消防部門建議大家要改掉這種原路逃生的慣性思維,無論是在自己生活、工作或者臨時入住的賓館內都要事先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疏散通道、疏散樓梯的數量和方位,這樣在發生火災時可以迅速選擇離自己最近、最方便的路線逃生。

  朝光亮走有危險

  發生火災時,人們會比較慌亂,著急逃生而誤以為有光亮的地方就是出口,就習慣性地朝著有光的方向跑。但是有光的方向可能恰恰是危險的所在,因為無論在居民樓還是辦公樓,一旦發生火災,火場中的電源多半已經被切斷或者短路跳閘,有光的地方正是被火焰吞噬的地方。

  冒險跳樓不可取

  在發生火災時,人們常常會失去理智,出現被困居民跳樓逃生的現象,但這種方法並不可取,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採用。跳樓逃生一般只適用於居住在低樓層的居民,還要在有消防隊員準備好救生氣墊時才更穩妥。建議低樓層居民可利用家裡的床單、窗簾打結連成繩索固定在家裡餐桌、衣櫃、床腳等處,作為逃生工具使用。此外,超高層建築一般都設有避難間,居民在逃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辦法逃出室外,儘量跑到避難間等待消防隊救援,不要盲目跳樓。

  高樓火災的預防發生

  1、高層建築火災的特點。

  火勢蔓延快。高層建築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井等豎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處理不好,發生火災時就好像一座座高聳的煙囪,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尤其是綜合樓、辦公樓等高層建築,一般室內可燃物較多,加之個別單位裝修違規使用易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燒猛烈,蔓延迅速。據測定,在火災初期階段,因空氣對流,在水平方向煙氣擴散速度為0.5-0.8m/s米,垂直蔓延速度為3-4m/s。在火災燃燒猛烈階段,垂直蔓延5~7m/s。假如一座高度為100米的高層建築發生火災,在無阻擋的情況下,半分鐘左右,煙氣就能順豎向管井擴散到頂層,其擴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疏散困難。一是層數多,垂直距離長,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場所的時間長;二是人員集中;三是發生火災時由於各豎井空氣流動暢通,火勢和煙霧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難度,我國有些經濟較發達城市的消防部門購置了少量的登高消防車,但大多數有高層建築的城市尚無登高雲梯車,而且其高度也不能滿足安全疏散和撲救的需要。另外建築內普通電梯在火災時因不防煙火或停電等原因而無法使用,因此,多數高層建築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樓梯,而樓梯間內一旦竄入煙氣,就會嚴重影響疏散。這些,都是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進行疏散的不利條件。

  2、撲救高層建築火災的難點。

  樓層較高、攀登困難。 疏散途徑少,疏散難度大。 火災現場滅火不暢通。滅火用水量大,供水難度大。 排煙困難。

  3、高層建築火災的預防。

  1***、加強宣傳力度,要在預防火災宣傳上下大力氣,以多種形式在高層建築內對如何加強火災預防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和教育,並定期組織消防演練,以此來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識,使每一位公民都有自防自救能力,以儘可能地避免火災的發生,在發生火災時也能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特別是各級相關領導更應重視這項工作,並納入到重要的日程工作中去。

  2***、高層建築內的消防裝置必須滿足發生火災時的供給,即使發生火災能儘量把火災控制在萌芽之中。高層建築中必須按規定配置相應消防設施有室內消火栓、自動噴淋、自動報警系統、蓄水池、消防泵、防毒面具、防排煙以及二氧化碳、乾粉等滅火設施。這些不同型別的消防設施,應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和火災危險程度選擇使用。

  3***、制定火警應急預案並組立義務消防隊。為了有效地應對高層建築發生火情時能及時應對,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所管轄高層建築的具體情況上,制訂火警應急預案,對義務消防隊員分工明確,還要定期實地演練,搞好協同配合以便緊急情況下有序的開展滅火和救援。

  4***、加強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是預防高層火災的重要環節,高層建築的火災危險性比一般建築大得多,一旦發生火災由於樓層高、人員多、蔓延快、撲救和疏散困難,往往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必須加強高層建築的消防管理。

  ***1***建立消防崗位責任制。高層建築的使用或管理單位,必須確定一名負責人主管消防工作,配備專職消防幹部,建立義務消防組織,普及消防知識。對消防電梯、防排煙、安全疏散、電氣、報警、滅火等各種設施,要分片包乾,明確職責,定人管理。

  ***2***消防通道要時刻保持暢通。

  ***3***高層建築改建、改造時,要報當地公安部消防部門批,建築物內各主要用房不能隨意改變使用性質或拆除、更改建築構件和消防設施,禁止未經批准在防火牆上開設門、窗孔洞。禁止在主體建築物內增設可燃氣體管道,存放易燃可燃液體,並要加強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檢查,嚴格執行動火制度。

  ***4***建築物內的消防設施,每個月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如發現問題立即進行整改。

  ***5***樓梯間、走道上不準放雜物,疏散門不準封鎖,避免發生火災時逃生受阻,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6***建立以吸菸、用火、用電、值班等為主要內容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對管理、工作人員要進行消防知識培訓和考核,其成績應作為提升、調級的依據。

  5***、 另外對建築內還存在對消防工作來說先天不足的地方,在使用後就應當及時進行補救,如建築內電梯井、管道井,它都是從下至上直通的,一旦發生火災,就以有起到煙筒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用防火材料進行封堵,對消防設施存在故障、缺陷要及時維修、更換和整改,消滅這些火災隱患。

  火災逃生的十條救命法則

  方法一、要了解和熟悉環境。當你走進商場、賓館、酒樓、歌舞廳等公共場所時,要留心太平門、安全出口、滅火器的位置,以便在發生意外時及時疏散和滅火。

  方法二、要迅速撤離。一旦聽到火災警報或意識到自己被火圍困時,要立即想法撤離逃生。

  方法三、要從通道疏散。如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室外疏散樓梯等。也可考慮利用窗戶、陽臺、屋頂、避雷線、落水管等脫險。

  方法四、是利用標誌引導脫險。在公共場所的牆上、頂棚上、門上、轉彎處都設定“太平門”、“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電話”和逃生方向箭頭等標誌,被困人員按標誌指示方向順序逃生,可解“燃眉之急”。

  方法五、要利用繩索滑行。用結實的繩子或將窗簾、床單被褥等撕成條,擰成繩,用水沾溼後將其拴在牢固的暖氣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員逐個順繩索滑到下一樓層或地面。

  方法六、要保護呼吸系統。逃生時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將口鼻捂嚴,否則會有中毒和被熱空氣灼傷呼吸系統軟組織窒息致死的危險。

  方法七、要藉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緩降器、救生袋、網、氣墊、軟梯、滑竿、滑臺、導向繩、救生舷梯等。

  方法八、為低層跳離,適用於二層樓。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頭、床墊、大衣等柔軟的物品,以便“軟著陸”,然後用手扒住窗戶,身體下垂,自然下滑,以縮短跳落高度,快速從火災逃生。

  方法九、為暫時避難。火災很大,在無路逃生的情況下,可利用衛生間等暫時避難。避難時要用水噴淋迎火門窗,把房間內一切可燃物淋溼,延長時間。在暫時避難期間,要主動與外界聯絡,以便儘早獲救。

  方法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顧他人死活的行為和前擁後擠現象,要堅決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