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節的來歷

  

  財神何許人也?根據《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他們的職責都與財有關。道教供奉的財神,也是趙公明。根據道教傳說,趙公明本為終南山人,自秦時就隱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簡稱趙玄壇。舊時財神廟和各家各戶所供的財神,其尊容頗凶,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傳說這位趙公元帥職掌除瘟翦虐,驅病禳災。凡有冤抑難伸,他會主持公道;人們買賣求財,他可以使之獲利。他原先的職分並不是專職的財神,但能使人獲利,別無他人可以代替,民間便把他看作財神了。過去,財神還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可發。

  七月二十二財神節,道教中這一天是財帛星君李詭祖的成道日。李詭祖去世後在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為天上星宿中的財神,在天庭的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因此民間在這一天要舉行規模巨集大的慶祝活動。後來民間有人說這是財帛星君的生日,實際上是成道日。

  財神節最早記載見於《玉匣記》: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財神聖誕”。

  《玉匣記》作者許真君,是集各類占卜之術之代表作,亦稱之為《玉匣記通書》。許真君,為晉代道士許遜,字敬之,南昌***今屬江西***人。按《十二真君傳》:“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肅,世幕至道。”史書記載, 許遜得其妙要,傳錄於世,名之曰:玉匣記 。但是,史書也記載:《玉匣記》,後人或有增補,進而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為一般假託諸葛孔明.鬼谷子.張天師.李淳風.周公.袁天罡等先賢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許真君為晉代人,李詭祖為南北朝時期曲樑縣令,後人不可能出現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財神聖誕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後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時期人物。史料記載:袁天罡,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時為鹽官令,入唐為火山令。

  明代臨川名人伍福有詩作《謁嬤嬤幢李相公墓》也有記載:

  太白隕落何茫然,相公飛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長流水,頭枕天齊連綿山。

  玉書神護星君位,聖賜財帛石室間。

  惠澤萬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山東地區有不同的傳說。

  淄川傳說:在五松山北側有一個山嶺叫天齊嶺,嶺的北側叫嬤嬤幢,嬤嬤幢上有一個增福財神廟,裡面祭祀的是財帛星君增福財神李詭祖,人稱李相公。嬤嬤幢東側山谷中有一個地方叫淌錢眼,是山裡人過往的必經之地。

  說起淌錢眼,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貧窮的父子靠乞討為生。有一次,爺倆一天也沒有討到多少東西,就坐在大路旁邊休息。老人望著飢腸轆轆的兒子,十分心疼,無意間把手放進石壁上的一個石洞,自言自語的說:“老天爺,你就開開眼,發發慈悲,救救我們吧。”話沒說完,就聽到洞裡有聲音,老人被嚇了一跳,迅速把手縮回來。讓他驚訝的是,竟然從石洞裡滾出一個元寶。爺倆在驚喜之餘,對著石洞就磕頭。這時飄來一個白鬍子老神仙,對老人說:“老人家,我是嶺上李相公,專門為天界看管天齊嶺下的金庫。石洞裡有元寶,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人說:“大慈大悲的神仙呀,一塊元寶已經足夠了。但我們莊上吃不上飯的人還很多呢。”白鬍子老神仙說:“既然如此,那就讓村裡人都到這裡來拿元寶吧。”說罷就不見了。村裡人聽說後都來拿元寶,但是山裡人實誠,每家只拿一個,從不多拿,從此都過上了幸福生活。為了紀念李相公,人們把這個石洞叫做淌錢眼,並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二這一天,都到嬤嬤幢給增福財神李相公上供,後來就演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財神節

  淄川地區有民謠《財神節求財神》:

  財神節,請財神,財神一早進家門。

  送來一個金元寶,送來一個聚寶盆。

  財神節,迎財神,財神一早進家門。

  又增福,又進財,又保平步上青雲。

  財神節,求財神,財神一早進家門。

  抬頭喜,出門順,還有全家幸福運!

  農曆七月二十二正是核桃成熟的時候,所以還有民謠《財神節摘核桃》:

  白露到來財神到,財神散發金元寶

  金元寶兒心氣高,高掛枝頭等咱敲

  敲打元寶有門道,豐收在即莫焦躁

  上樹之前心情好,祭拜財神要記牢。

  周村有傳說:隋文帝年間,周村有一個姓李的掌櫃,在齊州府***濟南***經營一家叫“財帛永興”絲綢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裡,一連做了3個完全相同的夢。夢中的他清楚的記得自己正在照顧生意,門外突然來了個耄耋老者,一進門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對他念叨說:“明天是我的誕辰。誰給我過,保證他財運亨通,生意興隆……”李掌櫃為討個吉利,於是第二天一早就準備好香紙、供品、鞭炮,並根據夢中老者的囑咐,燃放鞭炮,奉獻香火,祭奠先祖……說來也怪,那天來看熱鬧的人不少,看完後都紛紛湧到店內買綢布,本來冷清的生意立馬紅火起來。李掌櫃迎財神的事兒很快被好事者一傳十,十傳百……所以,每年陰曆的七月二十二,齊州***濟南***府的家家店鋪都效仿,流傳至今,形成了迎財神的習俗。

  在青島,也有類似的傳說:光緒年間,在即墨古城有一個姓周的掌櫃,經營一家叫“春興永”布匹絲綢店。門外突然來了個披頭散髮的老者,一進門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對他念叨說:“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沒有人給我過忌辰了,誰給我過,保證他生意亨通……”周掌櫃是生意人,為討個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準備好香紙、供品、鞭炮。在夢中老者的囑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說來也怪,那天來看熱鬧的人不少,看完後都紛紛湧到店內帳割綢布,本來冷清的生意立馬紅火起來。 周掌櫃迎財神的事兒很快被好事者一傳十,十傳百……所以,每年陰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鋪都效仿,流傳至今,形成了迎財神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