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常見水果食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水果是指多汁且大多數有甜味的植物果實,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水果是對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實和種子的統稱。水果有降血壓、減緩衰老、減肥瘦身、面板保養、 明目、抗癌、降低膽固醇等保健作用。

  夏天的水果多屬於寒性,有過敏體質、低血壓、氣虛、脾虛或是長久感冒不愈的孩童,一定要少吃生冷水果;而且在冰箱冷藏保鮮的水果,要食用時最好退冰後再吃。所以提醒父母,家有虛弱兒,吃水果時,務必慎選水果屬性,且控制攝取的份量。

  進口水果如葡萄柚,含有大量的維他命C,有消炎功效,但虛弱體質者不宜多吃,否則易致拉肚子、咳嗽。此外,奇異果含有木瓜酵素,對胃腸很好,也頗受國人喜愛。

  儘管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對一些特殊體質的孩子選擇食用要謹慎。

  吃芒果:切成小塊

  6歲的小明三天吃了3個芒果,幾天後媽媽發現他的胳膊和腿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紅疹,到中大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診斷為蕁麻疹,而引起紅疹的原因則是好吃可口的芒果。

  兒科畢明遠醫生介紹,除了引起蕁麻疹外,芒果還可能導致哮喘病發作,面部紅腫、發炎,嘴脣水腫周圍發癢的過敏現象。由於芒果中含有的果酸、氨基酸、各種蛋白質等刺激性物質比較多,而兒童的面板都很薄、很嫩,容易受到刺激,且自身免疫力差,對引起過敏的毒素缺乏抵抗能力,尤其是過敏體質,有哮喘、過敏史的兒童,吃了芒果極易誘發舊病。

  醫生建議,家長儘量不要給過敏體質的兒童食用芒果,為了避免芒果汁沾到嘴、臉頰等部位,最好用刀切成小塊後吃。吃完芒果後要儘快洗手洗臉,以免引起過敏。

  西瓜汁:稀釋後喝

  4個月大的朵朵出現了腹瀉,一天要拉七八次,焦急的媽媽抱著朵朵到醫院就診。醫生仔細問詢才知道引起腹瀉的罪魁禍首是每天給孩子喂的西瓜汁。

  兒科門診近日連續接診了4例因為喂西瓜汁而引起高滲性腹瀉的患兒,這些患兒大都只有3個多月。為了給孩子增加維生素C,家長在新增輔食時將西瓜榨成汁餵給孩子喝,孩子往往都能喝上大半奶瓶。西瓜的糖分含量在水果中屬於較高的,由於孩子的胃腸功能沒有發育完全,糖分濃度過高,造成腸黏膜無法吸收消化,刺激消化道,導致高滲性腹瀉。

  西瓜糖分含量過高,屬於涼性水果,給嬰兒餵養時最好將西瓜汁用水稀釋後再喝。

  營養免疫學專家認為,每一種水果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各不相同,如果在夏天有針對性地選購併食用水果,可以達到滋生養體的功效。

  桃子養人杏傷人

  北京有句俗話:“桃子養人杏傷人”,從營養免疫學方面來說這句話科學嗎?

  營養免疫學專家陳昭妃博士說,桃子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其含鐵量居水果之冠。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對身體健康相當有益,在眾多草本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杏子含有檸檬酸、蘋果酸、β胡蘿蔔素,主要用於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但是《本草綱目》己載“生食多,傷筋骨”。

  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

  我國民間有句諺語: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說明暑夏最適宜吃西瓜。

  西瓜富含維生素A、Bl、B2、C,葡萄糖、蔗糖、果糖、蘋果酸、穀氨酸和精氨酸等,有清熱解暑、利小便、降血壓的功效,對高熱口渴、暑熱多汗、腎炎尿少、高血壓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西瓜雖好,但是吃西瓜也有講究。中醫專家認為,西瓜屬寒性食物,易傷脾胃,所以脾胃虛寒、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或大便稀溏的人最好少吃。正常人也不宜食用過量,否則會損傷脾胃而引發消化不良或腹瀉。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夏天感冒發燒的患者常常藉助於進食西瓜來補水、退燒,但是因為它屬於甘寒食物,不宜用於風寒感冒及感冒初期,特別是患有畏寒、無汗等症狀者不宜食用。

  菠蘿中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質

  菠蘿每100克果實中所含的維生素C高達30毫克,並含有豐富的水分。它的果肉中和木瓜一樣含有一種能分解蛋白質的酵素,因此它能柔軟肉質、消解血塊。

  草莓汁能減少日晒痛

  草莓富含維生素C、B、鈣、磷和鉀,今日仍在植物***品佔有一席之地,其葉部煮沸後可當作一種收斂劑,並能治療腹瀉、發燒、口內潰瘍及牙齦疾病。此外,草莓汁還是一種美容盛品,昔日少女以它來減少日晒引起的疼痛。

  葡萄抗氧化

  記得小孩吃葡萄時不吐籽,媽媽們總是嚇唬說,葡萄籽會從肚子裡生根發芽長出葡萄藤。其實,葡萄籽所具有的抗氧化效果不僅是維生素C的20倍,更是維生素E的50倍。葡萄籽含有大量的OPC抗氧化劑,OPC是一種強效類黃酮,主要存在幹表皮與種子裡,紅色葡萄籽

  尤其是OPC的有效來源,是增力A人體內抗氧化活動的潛在關鍵,可保護免疫氧化損傷,並延緩老化過程。

  荔枝:小心“荔枝脖”

  醫學認為,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氣止痛之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病後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氣疼痛等症。現代研究發現,荔枝有營養腦細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症,並能促進面板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然而,過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發生意外。

  小兒多吃荔枝易得“荔枝脖”

  一歲零四個月的華華***化名***,在食用10餘顆荔枝後,出現腹瀉,大便稀水樣,頻發抽搐,半天之內達8次之多。焦急的父母立刻將其送往醫院兒科治療。入院時,華華臉色蒼白,四肢不停抖動。醫生簡單詢問病史後,馬上考慮到華華患上“荔枝脖的可能。醫生立刻查驗華華的血糖,結果僅為1.1mmol/L,屬於嚴重的血糖下降。這正是“荔枝脖的典型表現。在醫生輸注高滲葡萄糖後,華華的症狀很快得到改善,未再發生抽搐。

  醫生介紹,中醫有“一枚荔枝三把火”的說法,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和咽喉炎的人,多吃荔枝會加重“虛火”;荔枝具有降血糖的藥理作用,大量進食可引起低血糖,輕者頭暈噁心、疲乏無力、腹痛腹瀉、面色蒼白等,重者嗜睡昏迷、抽搐、心律不齊、血壓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空腹進食大量荔枝,引起突發性低血糖所致,稱為“荔枝脖”,以兒童為多見。

  “荔枝病”嚴重者可昏迷

  每年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都會有不少“荔枝病”患者到醫院就診。“荔枝病”實際上是低血糖,患者多在清晨3-8點突然發病,發病的主要症狀是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及心悸,部分患者會出現口渴、飢餓、腹痛和腹瀉等表現。

  病情重者在發病數分鐘至1小時可突然發生昏迷。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一般連續1星期,每天吃2公斤荔枝的人就有可能得“荔枝病”,發病者多為兒童。除了可能導致“荔枝病”之外,由於荔枝性溫熱,多吃還會口舌生瘡,口臭口乾,甚至流鼻血。

  專家教您正確食用荔枝的方法

  在吃荔枝前後適當喝點鹽水、涼茶或綠豆湯,或者把新鮮荔枝去皮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櫃裡冰後食用。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虛火,還具有醒脾消滯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殼煎水喝,能解荔枝熱。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因進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適量補充糖水,症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

  對荔枝過敏的人、糖尿病患者及陰虛火旺者要禁食或慎食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