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托與烘托以及渲染之間的區別

  襯托與烘托和渲染都是文學創作的表現手法,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襯托與烘托的區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襯托與烘托的具體區別

  “烘托”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物件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物件。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襯托”和“對比”的區別在於: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而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兩者主次分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對比。

  “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比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再如《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環境描寫烘托音樂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

  渲染與烘托的區別

  烘托: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即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外貌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歎、讚賞、痴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讚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

  以物烘托人

  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清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適的《別董大》首二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通過這送別時的環境描寫,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於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以物烘托物

  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於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了變化,這時習慣於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一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一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一種靜的境界。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之功。王籍在這裡通過“寂外有音”的烘托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渲染: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對所寫物件作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

  記敘文中,運用渲染這種表現手法,對文章中環境和人物著意描寫、烘托,以加強氣氛,深化主題。 渲染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於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例如,白樂天《琵琶行》***第二節***極盡筆墨之能事,通過對琵琶聲及其富於變化的演奏的鋪敘渲染,表現了音樂的高妙;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對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離愁,表達了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對事物進行正面描寫鋪敘,追求筆墨酣暢,痛快淋漓。

  渲染:指對環境 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和形容以突出形象,營造意境。

  烘托: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襯托的分類

  襯托可分為正襯與反襯

  襯托[chèn tuō]

  [解釋]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以形成對照,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

  襯托正襯

  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高的」襯托「更高的」,用「好的」襯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襯托出跟汪倫的友情更深。***

  襯托反襯

  用相反或相異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矮的」襯托「高的」,用「壞的」襯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紀小,器量可大。

  ***以年紀小襯托器量大。***

  例子***3***:

  海鷗在大海上飛竄,轟隆隆的雷聲把海鴨嚇壞了,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軀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沒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海燕》高爾基

  ***以海鴨及企鵝的懦弱襯托出海燕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