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學計劃

  有效地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能夠使幼兒對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產生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優良品格,發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班況分析:

  本班幼兒22名,其中男孩子11名,女孩子11名。他們聰穎活潑,求知慾較強。經過一年的學習與鍛鍊,現在的他們能聽辨不同的音樂進的行活動,如:入廁、上課、排隊等活動。只要音樂想起,孩子們便會有規律的拍手,有秩序的站好隊,隨音樂進行各種活動。現在全班孩子會隨時隨音樂進行準確的有節奏的各種律動活動;並且在有伴奏的情況下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姿勢獨立演唱歌曲。不足之處是:孩子們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構成的節奏型辨析不很明確,對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太透徹。

  二、措施與方法:繼續把音樂貫穿在幼兒一日常規活動中,讓幼兒處處感受美、表現美、理解美、享受美!在孩子們已有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孩子更深一步的挖掘音樂的魅力!更加透徹的理解感受音樂內在的魅力!

  三、教學內容:

  ***一***、歌唱

  1、學會12-15首幼兒歌曲,喜歡並能夠獨立的在眾人面前表演。

  2、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歌唱,吐字清楚、節奏正確,再有伴奏時演唱音準正確,學習各種不同的演唱形式,學習協調一致地在集體中歌唱,學會傾聽歌曲的前奏、間奏等。

  3、學習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來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和感情。

  4、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變換演唱形式。

  ***二***、韻律活動

  1、進一步積累稍複雜的模仿動作,學會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和集體舞。

  2、能按音樂的節奏、節拍做簡單的上下肢聯合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能歲音樂力度、速度、音區、節拍等的變化,變換動作,學會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

  3、進一步學習節奏樂器的奏法,能主動探索樂器音色的不同表現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有興趣學習節奏樂曲的配器。

  ***三***、音樂欣賞;

  1、喜歡欣賞音樂,並對欣賞過的作品有自己的態度傾向。

  2、能夠感受形象鮮明、集中,結構短小的歌曲和器樂曲,並能在感受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想象、聯想和積極的外部行為反應。在有對比的情況下能分辨出差別較明顯的高低、快慢、強弱的變化及對音樂表現力。

  3、進一步瞭解進行曲、搖籃曲、舞曲的音樂特徵,並學會通過動作、繪畫、語言等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於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二***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對園內生活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上的準備,所以能較快的適應新的環境,並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寵愛,以自己為中心,來園時,哭鬧情況多較,對父母和祖輩依賴性較強,一些幼兒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腳亂跳,還有一些孩子對家長又抓又咬,情緒很激動,在和幼兒接觸和交談中發現幼兒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普遍較差,如:不會自己吃飯啊,不會入廁,有的個性較強,形成了許多的壞習慣,時常與同伴為了爭搶玩具發生攻擊行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說話不清楚———為了使這些幼兒能儘快穩定情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我們老師將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使每為幼兒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進步。

  二、教學目標:

  節奏感是音樂實踐活動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音樂情緒、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小班時期是培養幼兒節奏的最佳階段,同時也是培養音樂素質的基礎時期,而音樂遊戲化的方法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本學期通過研音樂遊戲化的方法對小班幼兒進行節奏感培養的同時,探索其內容、目的和組織手段。現將我在第一、第二個階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實施過程做個簡單的小結。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瞭解本班幼兒在音樂節奏感方面的表現情況,確定教研課題。

        2、培養並建立初步的音樂活動常規。

  3、能夠初步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難點:

  1、認識幾種打擊樂器,能隨著熟悉的樂曲使用固定的節奏型進行演奏,體驗樂器演奏的樂趣,初步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2、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養成安靜、用心地聽音樂的習慣,初步瞭解比較典型的搖籃曲、舞曲、進行曲和勞動音樂的不同特點。

         四、具體實施措施:

  1、 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

  ***1***、提供多種樂器,讓幼兒在自由敲打中獲得滿足以激發幼兒 玩樂器的興趣與慾望。

  ***2***、幼兒提供兩種樂器***如碰鈴、響板***讓他們在敲敲打打中聽聽其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樂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樂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別較大的兩種樂器,在幼兒的敲打過程 中用動作幫助他們瞭解樂器的音色與情感所表達的關係。如敲大鼓時引導他們模仿“老虎、獅子”等有力的動作。

  2、在聽聽玩玩中啟用幼兒的節奏動感

  ***1***引導幼兒感知節奏。

  首先,音樂來源於自然生活。我經常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學習感知生活中的節奏,如引導幼兒傾聽觀察自然界、動物、生活中的節奏響聲,之後進行模仿、感知,並拍出節奏型別來。從中讓幼兒發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使他們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其次,我還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一系列聽力遊戲,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動感。如:用筷子敲擊鋁鍋、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見的用具、器皿,從中辨別聲音的高低。有時,我還採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即老師用打擊樂器敲擊簡單的節奏,幼兒用拍手、拍肩、跺腳等動作將其表現出來,反之,幼兒敲節奏、老師將其再現出來。

  ***2***、體驗、感受穩定單一的節拍

  這是培養幼兒節奏感的基礎。我經常讓幼兒以自身的身體律動來感受穩定的節拍。如唱歌、樂曲時,讓幼兒隨著節拍,一拍一拍地搖動身體、頭,感受有規律的無變化的拍子。在這個練習中,我還讓幼兒隨著樂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腳等律動,這樣就能幫助幼兒較好地體驗、感受穩定的節拍,為今後掌握有變化的節奏打下基礎。

  ***三***

  音樂教案:小小音樂家

  活動名稱:小小音樂家

  活動型別:親子音樂活動

  適合年齡段 18—24個月

  活動目標:1、感受2/4拍歌曲的旋律。

  2、在活動中體驗用樂器伴奏的愉悅。

  活動準備:1、星星圖片一張。

  2、塑料瓶製作的沙球十個。

  3、家長已經會唱歌曲《小星星》。

  4、配班教師鋼琴伴奏。

  活動過程:1、教師向家長介紹活動名稱和目標。

  2、教師邊唱“問候歌”,邊拍手示意家長帶寶寶坐墊子呈半圓型,家長引導寶寶跟著一起拍手。

  3、教師出示星星圖片:今天姐姐請來了星星和我們做遊戲,現在星星要跳舞,姐姐和媽媽唱歌,寶寶們來拍手,我們一起表演《小星星》的曲。

  4、教師:姐姐想要大家表演的更棒一些,瞧!還帶來了沙球,請寶寶自己到姐姐這裡拿沙球做伴奏樂器。家長鼓勵寶寶大膽的上來拿。

  5、第一次活動時,需要家長右手幫寶寶一起握沙球搖節奏,左手在寶寶的腿上打拍子。

  6、第二、三次活動時,家長只需左手在寶寶腿上打拍子。

  活動指導:1、在活動時家長要投入給寶寶營造氛圍,多給寶寶鼓勵和肯定。

  2、幫助寶寶打拍時,節奏要正確,動作要輕柔。

  活動延伸:1、家長可以利用家裡的廢品瓶子和寶寶一起製作沙球。

  2、多讓寶寶聽聽音樂,並做拍手、點頭等動作。

  ***四***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緩慢、安靜的搖籃曲性質。

  2、創編各種哄娃娃睡覺的動作,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3、體驗做“爸爸”“媽媽”與“娃娃”的親愛情感。

  活動準備:

  小搖籃、小花被、玩具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中邊唱邊做拍手點頭的動作,並創編一到兩個新動作。

  二、欣賞《我的小寶寶》歌曲旋律,感受樂曲性質。

  提問:你聽了這首音樂想幹什麼?這首音樂是快的還是慢的?

  1、欣賞教師演唱歌曲《我的小寶寶》,理解歌曲內容並隨音樂做動作。

  提問:歌裡唱了什麼?你是怎樣當爸爸媽媽哄寶寶睡覺的?邊聽歌曲邊用親切、輕柔的動作哄寶寶睡覺。

  提供搖籃、娃娃等玩具供幼兒邊聽歌曲邊表演。

  2、嘗試跟唱歌曲,初步表達歌曲的緩慢與安靜。

  3、複習遊戲“小朋友散步”。

  在開展小班音樂活動:“我的小寶寶”的開始部分,我把自己融入歌曲的內容:懷抱著一個布娃娃,一邊搖,一邊對孩子們說:噓,“別吵了,我的小寶寶睡了,孩子們聽了,馬上靜了下來,接著我為孩子用一個母親對孩子的呵護的表情唱起了歌曲,把孩子們帶入一個小寶寶的時候的意境。

  活動反思:

  在帶寶寶們進入意境後,為了讓孩子們體驗樂曲的柔和,舒緩,接著我又讓孩子們喜歡欣賞節奏歡快有力歌曲“這是小兵”,讓孩子們辨別比較說說哪一首歌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唱,寶寶就容易睡著,通過聽比較孩子們都說:別吵,小寶寶睡了,也幫助孩子們理解了柔和舒緩的含義。這說明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理解、有著一定的天賦。

  本活動看似簡單的唱歌活動,還讓孩子們知道做一個媽媽應該疼愛自己的寶寶,寶寶睡覺時媽媽應該表現出媽媽對寶寶的愛。我相信以後孩子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老師表現出對寶寶的愛,在孩子們的身上一定會表現出來。

  活動不如意的地方是孩子們非常渴望有一個布娃娃,自己做娃娃的媽媽,哄寶寶睡覺,能表現一下,可是我們提供的布娃娃實在太少,滿足不了孩子們的表演慾,在條件困難的情況下,以後可以讓孩子們相互輪流扮演寶寶,媽媽,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為孩子們提供了互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