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際物流導論精品筆記

  第一章 國際物流概述
  第一節
  一、國際物流的定義
  國際物流(IL)是組織原材料、在製品、半成品和製成品在國與國之間進行流動和轉移的活動。它是相對於國內物流而言的,在不同國家間進行的物流,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充套件,是跨國界的、流通範圍擴大了的物的流通,也叫國際大流通或大物流。
  二、廣義和狹義的國際物流
  廣義:各種形式的物資在國與國之間的流入與流出。
  狹義:與一國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物流活動。
  三、國際物流的總目標
  為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服務,使各國物流系統相互接軌並使國際物流系統總體效益最大。
  四、國際物流的特點(北京2006年10月簡答題)
  1、經營環境存在較大差異
  2、高風險性
  3、物流資訊化具有先進性
  4、主要運輸方式具有複雜性
  5、國際物流的標準化要求較高
  五、國際物流的分類
  根據貨物在不同國家間的流動分為:進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根據貨物跨國運送的特性分為:國際商品物流、國際展品物流、國際軍火物流、國際郵政物流和國際逆向物流。
  第二節
  六、國際物流子系統
  1、國際貨物運輸子系統
  1)是國際物流系統的核心。
  2)創造空間效益。
  3)兩段性:國內運輸段和國際運輸段。
  4)國內運輸段主要工作:發運前的準備工作、清車發運、裝車和裝車後的善後工作。
  2、外貿商品儲存子系統
  創造時間價值。
  3、進出口商品裝卸與搬運子系統
  短距離搬移;聯接倉庫作業和運輸作業的紐帶和橋樑;創造空間效益。
  4、進出口商品流通加工和檢驗子系統
  5、商品包裝子系統
  1)運輸標誌(嘜、嘜頭,包括目的地名稱;收、發貨人的名稱代用簡字或幾何圖形以及件號)
  2)提示性、警告性標誌
  貨物性質:易燃易爆、有毒、爆炸物等。
  操作方面:小心輕放、保持乾燥等。
  6、國際物流資訊子系統
  特點:資訊量大、交換頻繁、傳遞量大、時間性強、環節多、點多、線長。
  七、國際物流網路系統優化應注意的問題
  一、中心問題
  1、確定進出口貨源地和消費者的位置、各層級倉庫及中間商批發點和零售點的位置、規模和數量,從而確定國際物流網路系統的合理佈局。
  2、在合理佈局國際物流網路系統的前提下,確定國際商品有賣方向買方實體流動的方向、規模和數量,確定國際貿易的貿易量、貿易過程的重大戰略、進出口貨物的賣出和買進的流程、流向、物流費用、國際貿易經營效益等。
  二、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國際物流網路系統應注意的問題
  1)在規劃網路內建庫數目、地點及規模時,要緊密圍繞著商品交易計劃,乃至一國國際貿易的總體規劃。
  2)明確各級倉庫的供應範圍、分層關係及供應或收購數量,注意各級倉庫間的有機銜接。
  3)國際物流網路規劃要考慮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要留有餘地以備將來擴充套件。
  八、國際物流網絡合理化措施
  1、合理選擇和佈局國內、外物流網點,擴大國際貿易範圍和規模,達到費用省、服務好、信譽高、效益高、創匯多的物流總體目標。
  2、採用先進的運輸方式、設施和工具,加速進出口貨物的流轉。充分利用海運、多式聯運方式,不斷擴大集裝箱運輸和大陸橋運輸的規模。
  3、節省商品在途積壓,節省時間,加速商品和資金的週轉。
  4、改進運輸路線,減少同向迂迴運輸。
  5、改進包裝,增大技術裝載量,減少損耗。
  6、改進港口裝卸作業,合理利用泊位,減少雜費。
  7、改進海運配載,減少空倉和船貨不適應現象。
  8、考慮國內運輸段,儘量做到就地、就近收購、就地加工、就地包裝、就地檢驗、直接出口的“四就一直”物流策略。
  九、全球化採購發展的推動力
  1、跨國公司的生產基地全球化分佈。
  2、生產企業和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步全球化。
  3、多式聯運和國際航線的形成使得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採購戰略成為可能。
  十、全球化採購的優勢
  1、可以擴大供應商的比價範圍,提高採購效率,降低採購成本。
  2、可以利用匯率變動進一步降低商品購買成本。
  3、實現採購過程的公開化和程式化。
  4、實現生產企業從為庫存而採購到為訂單而採購。
  5、實現採購管理向外部資源管理的轉變。
  十一、全球化生產的優勢
  1、可以更好的接近目標市場,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2、可以獲取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
  3、可以避開東道國貿易壁壘的限制,更順利的進入國際市場。
  4、可以降低運輸、儲存、搬運裝卸等物流費用,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5、可以獲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6、可以獲得東道國的優惠政策。
  十二、全球化配送對國際物流系統的要求
  1、對國際物流作業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2、對國際物流系統作業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3、對配送商品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十三、全球化配送的問題
  1、由於配送距離較長,會導致存貨水平上升。
  2、由於配送距離較長,會影響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
  3、由於配送距離較長,會導致配套的售後服務難以同步跟上。
  4、由於配送距離較長,會造成貨款難以及時回收,造成壞賬損失。
  5、由於配送距離較長,相應的配送費用較高,產品價格缺乏市場競爭力。
  6、跨國配送往往會受到雙方政府貿易管制的影響。
  7、貨物的銷售收入可能會受到國際匯率變動的影響。
  第三節
  十四、三大規則

    生效日期   內容  
海牙規則   1931-6-2   1、承運人最低限度的義務
2、承運人運輸貨物的責任期間
3、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
4、承運人免責
5、索賠與訴訟時效
6、託運人的義務和責任
7、運輸合同無效條款
8、適用範圍  
維斯比規則   1977-6-23   1、擴大了規則的適用範圍
2、明確了提單的證據效力
3、強調了承運人及其受僱人員的責任限制
4、提高了承運人對貨物損害賠償的限額
5、增加了“集裝箱條款”
6、訴訟時效的延長  
漢堡規則   1992-11-1   1、承運人的責任原則
2、承運人的責任期間
3、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
4、對遲延交付貨物的責任
5、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的賠償責任
6、託運人的責任
7、保函的法律地位
8、索賠通知和訴訟時效
9、管轄權和仲裁規定
10、規則的適用範圍  

  十五、《海牙規則》存在的問題
  1、較多的維護了承運人的利益,在免責條款和最高賠償責任限額上尤為明顯,造成風險分擔不均衡。
  2、未考慮集裝箱運輸形式的需要。
  3、責任期間的規定欠周密,出現裝船前和卸貨後兩個實際無人負責的空白期間。
  4、單位賠償限額太低,訴訟時效太短,適用範圍過窄。
  5、對某些條款至今未能統一,容易引起爭議。
  第四節
  十六、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
  1、物流企業向集約化與協同化方向發展。
  2、物流服務的優質化與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3、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並在物流產業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4、綠色物流是國際物流發展的又一趨勢。
  5、物流產業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6、資訊化、自動化和網路化。
  7、智慧化。
  8、柔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