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及策略
金融企業能否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能否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能否規範自身財務行為,取決於其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和策略。
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
1.規範財務行為,提升抗風險能力
與非金融企業相比,金融企業多了一條由財務風險升級為金融風險,進而造成財政風險的風險鏈,因此必須通過財務管理工作實現該風險的預防與化解,從而為金融企業相關權益和日常運營秩序提供保障。金融企業主要是從資產運營管理、收益分配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績效評價管理、財務資訊管理等方面對企業“做什麼、怎麼做”進行明確的規定,並通過流程創新、制度創新來對金融企業的收支進行規範,進而實現其抗風險能力的提升。
2.改善經營業績,發揮價值創造功能
新的會計準則要求金融企業從過去的以盈利為目標轉向現如今的以資本收益率的提升為目標。在這一背景下,金融企業必須努力強化財務管理工作,更好地控制資源,對費用和成本進行科學調整,從而達到日常經營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金融企業無論是採買辦公用品還是購置固定資產,都必須得到有關部門的同意,避免出現該用錢時沒錢、不該用錢時嚴重浪費的情況,確保財務資金的高效使用和金融企業的平穩發展。與此同時,少數商業銀行存在著內部約束缺失、亂花亂支等不合理現象,必須儘快得到整改與控制,否則將極其不利於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經濟模式的進一步發展。
3.提升核心競爭力,維持有效經營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的推動之下,金融企業正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這就需要其形成自己獨有的核心競爭力,並更好地發揮其中介性服務功能,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在多數情況下,企業的財務狀況都能從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中得到體現,因此企業需要對財務管理報告進行認真地分析,從而得到相應的改進策略。若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水平較差,其經濟效益必然也不會理想,企業不僅會在風險預防上存在缺陷,也很難發現其他既有問題。相反,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不僅能夠體現出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能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起到關鍵的基礎性作用。從總體上來說,金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目標在於實現經濟利潤的最大化,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先從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進上著手。
金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策略
1.改良內部決策流程,強化對管理層行為的約束
現如今,金融企業的融資、投資等活動常常會受到管理層和政府部門的干擾,由投資分析報告得出的標準投資決策很難充分落實。實際上,經濟分析人員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議往往是立足於微觀經濟動態和巨集觀經濟環境得出的,具有著較高的專業性,也更加符合金融企業的利益。因此,金融企業在調整和改進內部決策流程時,應從長期發展和維護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對管理層進行約束,避免其以權謀私,使各項決策都是出於管理風險、創造價值的目的。
2.強化檢查與監督工作,建立內控制度體系
要想實現金融部門財務管理工作執行力的增強,就必須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1***改良風險評估,進一步明確責任部門,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2***通過人力資源政策、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實現內控環境的改善,推進業務流程、崗位職責以及機構設定的明確化,提升風險控制水平,大力加強金融企業的文化建設;***3***強化協調溝通,改善反饋機制;***4***制定更加合理的牽制、控制制度並嚴格落實;***5***將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結合起來,提升檢查深度與檢查效率,實現專項監督與日常監督的有機結合,加大檢查監督的處罰力度。
3.構建和強化來自外部的監督體系
財政部門的職責在於使會計核算工作規範化,有效預防和處理財政風險,從而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強化。因此,各級財政部門必須認真對待金融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確保所採取措施的有效、有力,避免引發全域性或區域性範圍的金融動盪。第一,應強化對財政工作的監管,實現專項檢查與日常監督的有效結合;第二,對金融企業進行經營績效的評價與考核,對其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指標進行細緻分析;第三,更好地發揮審計部門的監督效果,從而為金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風險預警保障;第四,各級政府要與財政部門通力合作,提高對違法、違規、違紀行為的懲處力度。
4.推行財務管理的資訊化
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相關資訊,這在過去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下是無法想象的。若會計核算工作無法實現資訊化、網路化,就很難在企業中推行現代財務管理制度。基於這一點,企業必須結合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推進會計核算工作的資訊化、網路化,並建立起資訊程式碼資料庫,使業務的核算與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輸出等諸多功能得到擴充套件和強化,更好地滿足財務管理工作對資訊資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