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民間故事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作為“百節之首”,它承載著人們最美好的希望和祝福。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臘月三十除夕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慄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臘八粥的故事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看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傳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

  還有一個臘八粥的傳說,朱元璋小時候家庭窮困,常有斷炊之患.一日,他放牛歸來飢餓難捱,忽見牆角有一個鼠洞,想逮鼠充飢,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黃豆、紅豆、麥粒、花生等物.他把這些雜糧洗淨後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後來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膩心煩,忽然想起了小時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嘗,無不稱妙.因這一天正是臘月八日,朱元璋就稱此粥為臘八粥.後來,傳至民間,就沿襲成俗.

  :老鼠嫁女的傳說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我國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有所不同.

  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有的地方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