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林徽因的文章

  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1904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你瞭解到的林徽因是怎樣的一個人?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白蓮般走過的林徽因

  起初,只知道林徽因的那首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隱約感覺到這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女子。那時我想,或許她是一個江南的女子,伶俐,輕盈,婉約,像是一首詩中那個打著傘走過雨巷的女子,散發著丁香的芬芳。

  後來,我讀了關於她的一本傳記。

  讀的時候就在猜測那個作者是否也是生長於水鄉,靈動的文字像鄭愁予的那首《錯誤》的意蘊——“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這是因為筆尖瀉下的詩意總是會與夢裡水鄉聯絡在一起。紙上的文字更讓我確信,林徽因骨子裡有一種朦朧的、靜謐的美——她是一朵玉白的睡蓮,悄悄地浮坐於映出夜空星辰的荷塘之中,波瀾不驚,像是在做一場夢,輕輕地垂下眼簾。

  哦,那夢境一定是美好的,就像是在英國與那個風度翩翩的詩人——徐志摩的相遇。同為詩人,壁爐邊兩張小沙發,兩杯咖啡,幾本書,他們兩個人一起暢談古今,把玩文字。一直是這樣的,一直到分別的那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康橋再別,那段時光今生不再。 林徽因淡然地面對這位故人,也淡然地收藏了那段玫瑰色的時光。也許那時她喜歡的還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所以這段還算快樂幸福的時光就被收藏起來,變成心中最柔軟的回憶。也不得不說她是冷靜理智的。就像後來席慕蓉寫到的:“我們離回憶太近,離自由太遠。”然而徐志摩做不到,他“念念不忘,只是愛上回憶”。當然總有人說,徐志摩是一團熱烈的火,林徽因是一泓清泉,澄澈卻有深不見底的安靜、深邃——水火終沒有融合。

  漸漸地,知道了她的事業——建築。與她丈夫一樣,建築就是她的生命,是點燃她生命的火炬。她是那麼執著於自己的理想,對事業的摯愛讓她的一生更加璀璨,就像東方天空的那顆啟明星,不可忽視。

  儘管如此,但是聰明如她,在她的丈夫樑思成問她為什麼願意嫁給自己時有一段詩意的回答:這個答案很長,要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了嗎?這樣靈巧的人,猶如月光“那輕,那娉婷”——灑向城市,讓所有人平靜;漫向大海,讓浪濤乖巧;籠罩大地,讓整個世界都感到安寧。

  與祖國一起經歷了無數苦難,生命中的後半部分,她安穩下來,在她熱愛的事業之中飄然離去了。

  這位人間的仙女走了。有一個人默默地守護了她一生,一直到生命的盡頭,他就是金嶽霖。金嶽霖對林徽因的守候是純潔的,純粹的,他也許更像一個兄長。

  所以,又回到了原點。一朵玉白的菡萏緩緩綻放,在所有人的心中不朽。

  篇2:我所讀到的林徽因

  我曾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寫到過林徽因,記得我說林徽因是上個世紀中我最欣賞的女人,她清麗典雅,她滿腹詩書氣自華。

  少女時代的我就崇拜林徽因,儘管那時的我對她一無所知,只知道有位對愛痴狂的大詩人徐志摩曾深深迷戀上了她。從此以後,林徽因在我心中就像一個謎,豐富著我的想象力。

  記得幾年前在一本畫冊上看到了一張林徽因少女時代的照片,我不知該如何形容那份美,就像畫冊上所說,如果用漂亮或者美麗來形容她都太俗,唯有用清麗最恰當不過。是的,林徽因的氣質,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女性中能有誰把她超越。

  最近幾天,我每晚都要在網上查詢所有關於林徽因的資料去看,我希望我能讀出一個真實的林徽因,來滿足自己對她的崇拜和好奇。於是我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於我想像中的林徽因,就像今天下午我在書店裡讀到的作者齊紅的一篇《一身詩意尋千瀑》的文章中說,在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周迅版的林徽因是一個與真實的林徽因反差太大的人物角色。劇中的她內斂、沉靜而又對於憂鬱和壓抑。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林徽因是一個非常有自己的主見的、灑脫的、健談的而又不失真誠的一個女子。說到這裡,我也是被周迅版的林徽因誤導的一位,很可能,她的這個角色已誤導了億萬觀眾。

  我想,徽音兩字,最早應該出自《詩經》中一篇《思齊》的詩歌,代表美好的意思。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樣,美好的林徽因讓自己生命中幾個優秀的男人都看到了他們眼中不同的林徽因。在詩人的眼中,如夢似花的一代才女是浪漫的,詩意的。在建築大師的眼裡,林徽因是自己事業上的夥伴。而在哲學家的眼裡,林徽因永遠定格成了萬古人間四月天。

  因為迷戀林徽因,我只寫她的美好了。但對於人世間中的一個人,沒有人完美無缺的,林徽因也不例外。有一篇文章曾寫林徽因是天下所有女人的仇敵,她孤傲,她總是與女人不合群。還有一篇至今有爭議的冰心女士的文章《太太的客廳》中,有人說裡面的太太就是含沙射影林徽因,在國難當頭,卻常常聚集名流大開文藝派體。據說此文章發表後,林徽因專門派人送給冰心陝西老陳醋,什麼意思天下人全明白。

  冰心和林徽因是同鄉,而她們的丈夫也是清華同窗。有人說她們是朋友也是對手。想一想這兩位都是二十世紀非常傑出的知識女性,她們之間也可能真的發生過此事,文人相輕嘛,但願這只是世人的猜測。林徽因和冰心,依然在我心中是美好的。

  我認為,真實的林徽因是一個有著真性情的女子,她給人更多的是可愛,是生命的怒放。

  林徽因,一個被世人已神話的絕代佳人。我想歷史應該還清她真實的面目,讓世人瞭解一個更真實的林徽因,瞭解她的苦和樂,更客觀的瞭解她的絕代風華。

  篇3:遙思林徽因

  白日裡上網,無意間看到一篇關於林徵因的文章。上個世紀的女性當中,最為令我心生憐惜的便是張愛玲,最令我敬服不已的是秋瑾,而最讓我欣賞的便當推林徽因。嫻雅寧靜的態度,清麗脫俗的氣質,淡定從容的舉手投足透著詩卷之氣,婉若靜谷幽蘭,清風徐來,素雅寧靜、飄逸清新。在面對愛情方面,她選擇了真實與平淡,樑思成是學者型氣質,而徐志摩卻有著與生俱來的詩人的浪漫。遙想少女的情懷,本有著春花般綺麗而大膽的夢幻,而她冷靜理智得令人詫異。在厚重與飄然之間,林徵因走得凝重又坦然,她沒有孤潔傲世、任性自許的一面,而是自然清新的一頁散文詩,是沾著濃郁的理性色彩積澱下的一字一句,每一行都是清澈與堅實,沒有絲毫輕率與浮躁。這也正是令我歎服的主要原因。試想,一位年輕女性,在集美貌﹑才情﹑智慧﹑出身於一體的時候,誰可以篤守一份平淡至極﹑清醒至終的信仰?至少我不敢說自己可以。林徽因似是一個生長在人間的神話,是一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在抗日時期,面對日軍的掃蕩,她坦然地對樑思成說:”不是還有自古讀書人常走的一條老路嗎?咱們又離揚子江這樣近!”一佇古色古香的文人風骨躍然眼前,這時的她又像似一位女中豪傑,不卑不亢﹑寵辱不驚,從容坦蕩﹑膽識過人,似乎只有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才可與之相提並論。

  而相較於秋瑾的豪邁,張愛玲的幽婉,林徽因卻別具一番大家閨秀的端莊與大氣。建築學﹑文學﹑外語﹑戲劇﹑表演,人豔如花,才華過人的她似一顆六面玲瓏的閃鑽,從任何一個側面看來都是驚心動魄的美麗,純粹得無一絲世俗的汙垢,難怪金嶽霖會為她守候終生。得此一紅顏知己,真真此生無憾。

  蕭乾﹑沈從文﹑金嶽霖都曾經是她家坐上客,一起談詩論事,暢所欲言,在氤氳的雪茄氣息中,守著這樣一位氣度非凡﹑機敏智慧的女性,聽她語含機鋒﹑犀利流暢的闡發一些見解,聽者時而點頭會意,時而微笑沉思,言者時而語調凝重,時而神采飛揚,那是怎樣一番令人心馳神往的情景啊!又是怎樣一種暢意人生的樂事!吾意思寧,悠悠然翩至,遙慕歷史回溯那一刻,惺惺然而往,侃侃兮相契!恨生不同時,如此佳人,錯過便只餘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