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段寶寶的拍攝特點 應該如何抓拍

兒童攝影常用方式

1.冷卻法

對一些頑皮的孩子來說,有時苦口婆心地對他進行勸導,要他在照相機站好姿勢,他會一百個不願意。這是務必不要著急,可進行一番冷處理,有意不去理睬他。孩子最怕被人冷落,會主動與拍攝者搭訕,等他主動接近拍攝者時,你就可以順勢對他進行抓拍。

2.順其自然法

有時遇到一些特別膽怯的孩子,一旦引導不得法,會惹他板著臉生悶氣,或號啕大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最普通的反應便是把照相機藏起不拍。因為人們常習慣認為孩子在拍照時笑眯眯的才是好鏡頭,否則好像就顯不出孩子的活潑和可愛。其實這不是絕對的。因為攝影是門藝術,藝術講究美。真善就是美。只要是真情的表露,除了笑,孩子的其它表情,如賭氣、驚訝、好奇、吃驚、委屈甚至哭泣,都具有審美的價值,都可進入鏡頭。因此,拍照時如遇到孩子哭的場面,可以順水推舟,破罐破摔,乾脆就拍下他的哭相或生氣狀,這種表情倒是具有真實感,可以留作日後的紀念。

3.遠距離跟蹤法

如果手頭擁有一個長焦距遠攝鏡頭,則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裝備的優勢,對被攝兒童進行遠距離的跟蹤拍攝。如在公園裡拍照,可將自身掩隱於樹叢花草之中,而僅露出照相機鏡頭,使孩子察覺不到正在為他拍照,神態就會顯得鬆弛、自然,一旦從取景框中發現有趣的情景,即可進行搶拍。需要注意的是,長焦距遠攝鏡頭自身較重,採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往往會產生抖動現象,因此拍攝時,最好選用1/125秒以上的快門速度。

4.出其不意法

在日常拍攝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原本正在興高采烈地玩耍,可一但發現照相機對準他時,表情立即會變得呆板、尷尬。要克服這一缺點,可採用出其不意法。具體做法是事和無裝作對孩子的一舉一動漠不關心的樣子,同時照相機也不要對著他,暗地裡則用目測法撥好距離標盡,根據拍攝現場的光線和環境,定好光圈和快門速度,等發現可拍攝的鏡頭時,立即將照相機轉達向被攝者,做到眼快、心快、手、快,當機立斷地把美好瞬間攝入鏡頭。


各年齡段寶寶的拍攝特點

兒童在不同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同時期,不僅在飲食和教育等方面各有特點,拍攝照片也有不同的技巧和方式。

肚子裡

當然拍不到BB本人,而是其母親大人的大肚子,讓寶寶長大後看看其出生前與母親的“合影”,是很有意義的。可以去拍孕味照片,也很流行。如果你有醫院的熟人,可以留下寶寶在母親肚子裡彩色B超的圖象,絕對有紀念意義。

滿月前

滿月前寶寶大多數時間都在家中的小床上度過,拍攝條件比在醫院時會好一些,一般在光線最佳的中午拍攝,可將BB的小床移到窗邊,才不會造成快門過慢。

滿月前小BB每天睡眠的時間非常多,你拍照時,一般都懶得理你,不過睡覺時,有時候會微笑喔。這時當然是苦守在BB旁的你不能遺漏的畫面。月子裡和爸爸媽媽、小哥哥小姐姐、爺爺奶奶的合影不可少。

半歲前

滿月後到半歲前小孩的變化很大,看到這裡,我心中暗暗佩服我老婆大人,能變魔術般可以自己坐起來了。 這個時期做父親的會很辛苦,老婆身體尚未恢復,家中有小孩,在經歷寒夜起來泡牛奶、換尿片、唱催眠曲的百忙之中,別忘了拿起相機,幫小寶寶拍拍照,觀察他們變化萬千的表情和動作,分享成長的喜悅,且為它們留下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長的紀錄。

一歲前

半歲後的小孩室外活動明顯增多,不要忘記拍攝親子出遊的照片。在天氣好時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陽,可以增加抵抗力以及吸收維他命D到戶外拍照時最好不要讓嬰兒與母親直接面對陽光,可採側光、背光或逆光的方式,然後再用閃光燈補光,拍出背景閃亮、表情自然的照片來。這個時期的小孩還有一個最大的變化是開始姍姍學步了。


兒童攝影時如何抓拍

手法一:根本不使物件察覺的抓拍, 俗稱偷拍。

手法二:通過啟發和引導物件, 使其感情和表情產生自然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抓拍。

如何才能在拍攝時不被物件發現呢? 最常用的方法是不接近被攝物件。

首先,要對環境及對周圍的光線強度瞭解

其次,採取一些預先位置的拍攝

或者,跟蹤拍攝隨,被攝物一起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