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致遠意思

注音 ㄈㄨˋ ㄓㄨㄙˋ ㄓㄧˋ ㄧㄨㄢˇ

拼音 fù zhòng zhì yuǎn

釋義 負:揹著;致:送到。揹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鉅任務。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 趙憙傳》:“更始曰:‘繭栗犢,豈能負重致遠乎?”

簡體字 负重致远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任重道遠

成語故事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讚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傑。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上。接著,龐統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揹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英語翻譯 bear a heavy burden and cover a long distance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ㄈㄨˋ ㄓㄨㄥˋ ㄓˋ ㄩㄢˇ

拼音 fù zhòng zhì yuǎn

成語解釋 負重物,行遠路。語本《六韜.卷六.犬韜.練士》。後用「負重致遠」比喻能夠長期擔負重責大任。△「任重道遠」

【語義說明】比喻能夠長期擔負重責大任。
【使用類別】
用在「責任遠大」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我對他有份負重致遠的期許,盼他盡心盡力扛起重任來。
<02>以他的能力與毅力,必能負重致遠,為公司創造新契機。
<03>他如果沒有堅強的信心,如何能負重致遠地扛起振衰起弊的責任?
<04>今天讓我來擔任防疫處長,這是件負重致遠的工作,我一定全力以赴。
<05>辦好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所以負責的官員必須要有負重致遠的體認。

成語典故 《六韜.卷六.犬韜.練士》武王問太公曰:「練士之道奈何?」太公曰:「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銳氣、壯勇、彊暴者,聚為一卒,名曰『陷陳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倖用之士』;有材技兼人1>,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2>,名曰『待命之士』,此軍之服習3>,不可不察也。〔注解〕(1)兼人:一人任二人的事,勝過他人。(2)卒:古代軍隊的一種編制,百人一組為卒。(3)服習:清楚、熟悉。

典故說明 「負重」是指背負重物或擔負重任。「致遠」則是指到達遠方。此語見用於《六韜》。六韜,指文、龍、虎、豹、犬、韜。相傳為姜太公望所撰,為古兵書。在《六韜.卷六.犬韜.練士》中,周武王問太公如何選擇士兵,太公回答,挑選士兵,應該按照不同人才的類型來加以選擇,分成各種不同的隊伍。其中「能負重致遠者」,也就是能夠背負重物到達遠處的士兵,應該集中為一隊。這是軍隊中所必須熟悉的道理,不可以不明察。後來「負重致遠」用來比喻能夠擔負重責大任。

近義成語任重道遠

反義成語力不勝任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