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異黨同意思

注音 ㄈㄚˊ ㄧˋ ㄉㄤˇ ㄊㄨㄙˊ

拼音 fá yì dǎng tóng

釋義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成語出處 《後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簡體字 伐异党同

常用程度 生僻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黨同伐異

英語翻譯 support one's own party and attack the others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ㄈㄚ ㄧˋ ㄉㄤˇ ㄊㄨㄥˊ

拼音 fā yì dǎng tóng

成語解釋 義參「黨同伐異」。見「黨同伐異」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源,提供參考。《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序》及漢祖杖劍,武夫勃興,憲令寬賒,文禮簡闊,緒餘四豪之烈,人懷陵上之心,輕死重氣,怨惠必讎,令行私庭,權移匹庶,任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1>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2>,至有石渠3>分爭4>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至王莽專偽,終於篡國,忠義之流,恥見纓紼,遂乃榮華丘壑,甘足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注解〕(1)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3)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4)分爭:分異爭奪。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黨同伐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