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籌莫展意思

注音 ㄧ ㄔㄡˊ ㄇㄛˋ ㄓㄢˇ

拼音 yī chóu mò zhǎn

釋義 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成語出處 《宋史 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簡體字 一筹莫展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籌,不能寫作“愁”。

相似詞 束手無策束手待斃

相反詞 神通廣大大顯身手大顯神通

成語故事   據《宋史·蔡幼學傳》記載,蔡幼學,字行之,南宋溫州瑞安人,自幼刻苦學習,曾拜當時名士張傅良為師。據說他後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才學和文章都在他的老師之上。宋光宗時,曾任校書郎。後來,宋光宗去世,宋寧宗即位。宋寧宗即位之初,下一道詔書徵求群臣的意見。蔡幼學上了一道奏章說:
  “陛下,您得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一要恭親,對父母長輩孝順;二要重賢,任用有真才實學的人為官;三要愛民,對天下百姓要寬厚仁愛。而要做到這三件事,首先得從搞好教育入手。但是,近些年來,有那麼一些人到處造謠誣陷好人,致使一些大臣害怕招惹是非而不能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使您接觸不到大多數有抱負的臣子。朝廷裡有才學的大臣雖然不少,但真正有實際作用的辦法卻沒有拿出來。”即“多士盈庭而一籌莫吐。”
  “陛下,如果再不重視教育,鼓勵講學,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後果將不堪設想。望陛下三思。”人們根據以上故事把“一籌不吐”引申成“一籌莫展”這個成語,比喻束手無策,無法可想。

英語翻譯 not a single plan proposed

日語翻譯 手(て)も足(あし)も出(で)ない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 ㄔㄡˊ ㄇㄛˋ ㄓㄢˇ (變) ㄧˋ ㄔㄡˊ ㄇㄛˋ ㄓㄢˇ

拼音 yī chóu mò zhǎn(變)yì chóu mò zhǎn

成語解釋 籌,計策、計謀。「一籌莫展」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來。比喻毫無辦法。語本《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

【語義說明】比喻毫無辦法。
【使用類別】
用在「毫無辦法」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他聳聳肩,攤攤手,表示一籌莫展
<02>與其坐困愁城,一籌莫展,不如先突圍再說。
<03>難道事情真是一籌莫展?勞煩大家再去想想。
<04>只見他在病房外,雙眉緊皺,一籌莫展地走來走去。
<05>面對這麼龐大的經費需求,地方政府實在是一籌莫展
<06>面對如此狡猾的歹徒,警方一時之間,還真是一籌莫展
<07>他把資料弄得如此雜亂,要我立刻理清楚,我還真是一籌莫展呢!
<08>失業以後,許多人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困境,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09>明天就要繳房租了,我又借不到錢,真是一籌莫展,不知怎麼辦才好?
<10>大家一步步來嘗試找出路,總比面面相覷,一籌莫展的情形來得好些!

成語典故 《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陛下欲盡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親、任賢、寬民,而其本莫先於講學。比年小人謀傾君子,為安靖和平之說以排之。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1>旨擯棄2>,其極至於九重3>深拱4>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自非聖學日新,求賢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注解〕(1)忤:違逆、不順從。(2)擯棄:遺棄。擯,音ㄅ|ㄣˋ。(3)九重:指帝王。(4)深拱:無為而治。

典故說明 「一籌莫展」原作「一籌不吐」。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徵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辦法。

近義成語束手無策 無計可施

反義成語胸有成竹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