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意思

注音 ㄉㄧㄥˇ ㄗㄨˊ ㄦˊ ㄌㄧˋ

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釋義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像鼎那樣三隻腳並立。比喻事物三方面並立;常指政治局勢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簡體字 鼎足而立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例子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據一方,鼎足而立

相似詞 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分庭抗禮

相反詞 歸於一統、合而為一定於一尊

成語故事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後被呂后誘殺

英語翻譯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