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虎謀皮意思

注音 ㄧㄩˇ ㄏㄨˇ ㄇㄡˊ ㄆㄧˊ

拼音 yǔ hǔ móu pí

釋義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去商量損害他人利益的事;絕對辦不到。後多指要惡人放棄自己的利益;純屬幻想。

成語出處 《太平御覽》第208卷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

簡體字 与虎谋皮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海中撈月枉費心機水中撈月

相反詞 行之有效立竿見影

成語故事   周朝時,有個人愛胡思亂想。
  有一次,他想得到一件狐皮袍子。於是他進城去店鋪挑選。店裡貨色不少,可是價格昂貴。他垂頭喪氣地離開店鋪,因為他拿不出這許多錢。忽然,他突發奇想,連忙出城直奔山林。他找到了狐狸,求狐狸送他一張狐皮。狐狸聽後拔腿就逃,帶著全家藏進深山。這個呆子不死心,又去捉羊討肉吃。羊立刻大呼小叫,領著羊群躲到山坳去了。結果,這個呆子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成語“與虎謀皮”由“與狐謀皮”演化而來。比喻向壞人索取,枉費心機。

英語翻譯 ask a tiger for its ski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ㄩˇ ㄏㄨˇ ㄇㄡˊ ㄆㄧˊ

拼音 yǔ hǔ móu pí

成語解釋 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事情必辦不成。※語或本《符子》。

【語義說明】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事情必辦不成。
【使用類別】
用在「毫無成效」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你要去和那些橫行霸道的惡徒講道理,不啻是與虎謀皮
<02>他向來視錢如命,要他捐錢救濟窮人,無異是與虎謀皮
<03>那種人非常不講理,要他接受這些條件,有點像在與虎謀皮
<04>在極權國家裡,人民向政府要求自由、平等,猶如與虎謀皮
<05>想和既得利益者談條件要求讓步,無疑是與虎謀皮,不可能成功的。

成語典故 ※《符子》(據《太平御覽.卷二○八.職官部.司徒下》引)魯侯欲以孔子為司徒,將召三桓而議之,乃謂左丘明曰:「寡人欲以孔丘為司徒而授以魯政焉。寡人將欲詢諸三子。」左丘明曰:「孔丘,聖人與!夫聖人在政,過者離位焉,君雖欲謀其罪,弗合乎!」魯侯曰:「吾子奚以知之?」丘明曰:「周人有愛裘1>而好珍羞2>,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3>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4>逃於重丘5>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6>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今君欲以孔丘為司徒,召三桓而議之,亦以狐謀裘,與羊謀羞哉。」於是魯侯遂不與三桓謀而召孔丘為司徒。〔注解〕(1)裘:用毛皮做成的衣服。(2)珍羞:珍奇美味的食物。(3)少牢:古代祭禮的犧牲,只用羊、豕二牲即稱為「少牢」。少,音ㄕㄠˋ。(4)相率:互相帶引,一個接一個。(5)重丘:一層層重疊的山丘。重,音ㄔㄨㄥˊ。(6)制:通「製」。製造。

典故說明 「與虎謀皮」的意思是向老虎商量要取牠的皮,皮是老虎的生命必需品,當然牠是不肯了。所以「與虎謀皮」用來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事情必辦不成。考其典源可能出自《符子》裡一則「與狐謀皮」的寓言。據載,魯定公時,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績效卓然。一年以後,定公又想授予孔子司徒一職。他告訴太史左丘明說:「我想請孔丘任司徒,不過得先問問三桓的意見。」「三桓」是指魯桓公的三個孫子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他們掌握著當時魯國的實際政權,但政治主張與孔子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左丘明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同意讓孔子任司徒一職,於是用一則寓言作比喻,以勸阻定公。他說:「周朝有個人很喜歡皮製的裘衣,也喜歡吃珍奇美味的食物。有一次,他想製作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還想舉辦一場備有很多羊肉的盛宴,於是分別去和狐狸和羊商量,希望牠們能提供毛皮和羊肉。他話都還沒說完,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領逃往深山,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進茂密的樹林。結果,這個人花了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皮衣,花了五年也辦不了一場盛宴。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找錯了商量的對象。」魯定公聽了這個故事,立即明白如果他去和政治立場與孔子衝突的三桓商量,所得到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於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直接任命孔子為司徒。而「與狐謀皮」的寓言故事,可能就是後來「與虎謀皮」的出處,只是把「狐」改成「虎」。除了原有的寓義外,更因老虎是種猛獸,就更強調了寓言中「找錯對象」的意思。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