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格言經典語錄
1、當一個人抱怨電視節目水準低落,他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個人,當一萬四千個人起而"罷視",就變成電視企業不敢輕視的力量,這個力量因而保障了渺小的個人,給予他尊嚴。
2、從梧桐樹夾道的興國路一直走到淮海中路,月亮黃澄澄的,很濃,梧桐的闊葉,很美。
3、到現在,看見別的母親解衣哺乳,我還忍不住駐足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撫摸著豐滿的乳房,看那嬰兒滿足恬適的小臉,看那母親低頭的溫柔,啊,我神為之馳,真想再來一次。
4、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5、時間是最後的法官。
6、我們畢竟在同一條歷史的長廊裡,或前或後;鮮花釋出清香,像絲帶潦繞。
7、中國婦女是兩面性的。正面是一個獨立的人,權利平等,經濟自立,是新中國的主人;背後卻扛著一個沉重的家,依然是傳統的,是家庭的主人抑或是奴隸?女人把正面展示給社會,社會因此顯得更加文明進步;她把背面留給自己,累在身上,苦在心裡。兩面夾攻下,有新生的,有傳統的,惟獨仍然看不見女人自己——女性主體意識淹沒在社會和家庭雙重角色中。
8、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
9、在這裡,他可以孤單卻不孤獨,他既是獨處,又是熱鬧,熱鬧中獨處,彷彿行走深淵之上卻有了欄杆扶手。
10、二十歲之前相信的很多東西,有些其實到今天也還相信。
11、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為馬,也往往是可以逞和勝利的。
12、那個嬌稚的女兒,此刻望著鏡裡三十六歲的自己,覺得宇宙的秩序正踩著鋼鐵的步伐節節逼進,從開幕逼向落幕,節奏嚴明緊湊,誰也慢不下來。
13、好像有一個黑色的玻璃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腳尖拼命想看見裡面,焦急而不安;裡面的官員就是不出來,安穩、傲慢、篤定。於是我發現,自由與民主,差別就在這裡:沒有民主的自由,或許美好,但是政府賜予的,他可以給你,也可以不給你。
14、不要說因為你看不見它,它就不存在。
15、我才十七歲,我總得相信點什麼吧!
16、你要永遠認得那個時刻,當你的國家變質、不值得愛、不能愛又無力對抗的時候,馬上就走。湯瑪斯曼和愛因斯坦都認得那個時刻。
17、我還是不認識我的讀者。他們經過了什麼又看見了什麼?他們害怕著什麼又追求著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幻滅又有什麼樣的夢想?不曾和他們一起成長,我無從想象他們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可是在那長長的隊伍前端,我們曾經深深地對望;回想那對望的一刻,或許我們竟是熟識的寫作者在孤獨中寫作,讀書人在孤獨中閱讀,那孤獨其實是種種情懷的交會。
18、我細細在想,寂寞,是個什麼狀態;寂寞,該怎麼分類?
19、我的人生裡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
20、比做女人更重要的,是做一個純粹而完整的人。
21、這麼多的信件,來自不同的年齡層,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相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我們的通訊,彷彿黑夜上的旗語,被其他漂流不安,尋找港灣的船隻看見了。
22、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
23、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
24、現代人懷疑一切,質疑一切,婚姻這個機構更不能免。在我看來,婚姻與個人的關係就如同國家機器與公民的關係。一個人需要安全,所以要婚姻,也要國家;但是人又渴望自由,雖是有逃避婚姻、反抗國家機器膨脹的慾望。婚姻和國家極其一樣,兩者都是必要之惡。
25、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尋常的人也依舊。
26、生活是抑鬱的,人生是浪費的。
27、這一切都是虛妄的,可是除了虛妄,我們一無所有。
28、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繫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裡,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29、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沙漠?
30、陌生人,很快可以變成朋友,問題是,朋友,更快地變成陌生人,因為你不斷地離開。
31、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32、謝天謝地我負擔得起保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用我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喜愛孩子,所以不忍心將孩子託給他人照顧;我喜愛我的工作,所以我捨不得為了孩子完全放棄我的事業。我主張男女平等,所以不允許男人認為“男外女內”是天職;可是當我面對男人因工作壓力而疲憊不堪的臉孔,我又不忍心在他肩上再堆上一份壓力,即使那是本屬於他的一切。
33、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34、夜色朦朧裡,我看見路燈,把人行道上變電箱的影子胡亂射在一面工地白牆上,跟路樹婆娑的枝影虛實交錯掩映,看起來就像羅密歐對著朱麗葉低唱情歌的那個陽臺。
35、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溼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36、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問題最後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或者沒有。
37、歷史,不分中外,都是政權的工具。
38、這是一個陽光溫煦、微風徐徐的下午。我看見他們雙鬢多了些白髮,他們想必也將我的日漸憔悴看在眼裡。我在心裡心疼他們眼神裡不經意流露的風霜,他們想必也在感嘆我的奔波忙碌。
39、智慧必然是來自孤獨。
40、你和風景交流的時間長了,行雲流水間,萬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41、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景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得人。
42、一次國際筆會,使我再度看見人為自己的理想所做的種種努力;支撐那個理想的原動力,我想,就是那在柳條間漂浮的鵝黃乳鴨所牽動的,人心中對生命的歡喜與敬重。然而在人笨拙的努力中,我更看見了難以克服的障礙:與理想並存的,是人的自私、狹隘、弱肉強食……。詩人即使拎起了皮箱,他所唾棄的罪惡並不因而停止。
43、你在那一本存摺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摺裡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
44、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慧。
45、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後,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的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荒漠?
46、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47、有知識沒有美,猶如大海里沒有熱帶魚。
48、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
49、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50、唯有浪漫,純情而帶有毀滅性的愛情,才是最高境界的愛情。
51、可是您不是專欄作家也不是歷史學者,您是以臺灣人“總統”的身份與日本人說話,您您的考慮必須比我們要多一層:除了單純的對歷史回顧的誠實之外,李先生,您還擔有前瞻性的政治責任。一個被殖民國的“總統”,在獲得自由之後,對殖民國說:感謝你教了我很多東西。
52、我還是不認識我的讀者。他們經過了什麼又看見了什麼?他們害怕著什麼又追求著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幻滅又有什麼樣的夢想?不曾和他們一起成長,我無從想象他們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可是在那長長的隊伍前端,我們曾經深深地對望;回想那對望的一刻,或許我們竟是熟識的。寫作者在孤獨中寫作,讀書人在孤獨中閱讀,那孤獨其實是種種情懷的交會。文字之所以有力量將不同世界的人牽引在一起,是因為不管他們經過了什麼看見了什麼,在心的最深處,他們有一樣的害怕與追求、相似的幻滅與夢想,午夜低迴時有一樣的嘆息。
53、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54、我沒說,只是帶著一大團困惑離開這迷人的城市。上海的男女真平等嗎?不見得。只需看冰山一角:我接觸的是上海的所謂文化菁英——碰來碰去都是男人,和在臺北,在德國、美國,沒有兩樣。也就是說,在公領域裡,社會的資源和權力仍舊掌握在男人的手裡。上海女人說起來如何厲害、如何能幹,顯然還侷限在私領域中。兩性權力分配的均勻只是淺淺的一層表面,舉世皆然。
55、失敗往往是人生的修行,因為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56、民意如果不接受批判又沒有自我反省的節制,可以形成可怕的暴力,帶來全體的災難。
57、二十世紀的人猶豫、懷疑、思索,不是因為他知道得太少,而是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不是因為他西化太淺,而是因為他西化太深。
58、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59、歌聲像一條柔軟絲帶,伸進黑洞裡一點一點誘出深藏的記憶;群眾跟著音樂打拍,和著歌曲哼唱,哼唱時陶醉,鼓掌時動容,但沒有尖叫跳躍,也沒有激情擁擠,這,是四五十歲的一代人。
60、我喜歡走路。讀書寫作累了,就出門走路。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
61、我是個攝影的幼兒園大班生,不懂得理論也沒學過操作,但是跟風景約會的時間長了,行雲流水間,萬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62、我慢慢的慢慢的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在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看著他們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並且他們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63、是秋天,海風徐徐地吹,一枚濃稠蛋黃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64、道德、宗教、烏托邦,種種高貴的理念,原來都是人類願望的投射,但藉助於投射作用,鏡子裡外的世界其實是相反的。
65、我想要嚎啕大哭,但我沒有眼淚。我想要逃走,但我沒有腳。我想要狂吼,但我沒有聲音。
66、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公民社會,因為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堅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67、黑沉沉的海上,滿綴著燈火的船緩緩行駛,燈火的倒影隨著水光盪漾。十五歲的少年正在長高,臉龐的稜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問你世界從哪裡開始。
68、牆上,不敢掛什麼真正和記憶終生不渝的東西,因為牆,是暫時的。在暫時裡,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69、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70、講“道德勇氣”,也不是可恥的事,說“社會良知”,也並非不膚淺。受害者在主義與戰亂洗禮的現代人以複雜悲觀自許,以深沉冷漠為傲;你就做一個簡單卻熱誠的人吧!
71、他曾經是個眼睛如小鹿、被母親疼愛的少年,心裡懷著鶯飛草長的輕快歡欣,期盼自己長大,幻想人生大開大合的種種方式。唯一他沒有想的方式,卻來臨了,戰爭像突來的颶風把他連根拔起,然後惡意棄置於陌生的荒地。在那裡,他成為時代的孤兒,墮入社會底層,從此一生流離,半生坎坷。當他垂垂老時,他可以回鄉了,山河仍在,春天依舊,只是父母的墳,在太深的草裡,老年僵硬的膝蓋,無法跪拜。鄉里,已無故人。
72、逃民”被時代的一把劍切斷了她和土地、和傳統、和宗族友群的連結韌帶,她漂浮,她懸在半空中。因此,她也許對這個世界看得特別透徹,因為她不在友群裡,視線不被擋住,但是她處在一種靈魂的孤獨中。
73、夫妻的同舟共濟,沒有更好的時候。兩個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後再共享欣喜。
74、所有的顛沛流離,最終都將由大江走向大海。
75、所謂脫離殖民,意味著被殖民者開始認真地尋找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疼愛自己。每一次遊行,每一次辯論,每一場抗爭,都會使「我是什麼人」的困惑變得清澈。每一棟老屋被儲存,每一株老樹被扶起,每一條老街被細心愛護──即使是貧民街,都會使人們驚喜:原來我的腳所踩的就是我的家、我的島、我的國。要人民愛家愛國嗎?不要花納稅人的錢去製作宣傳吧!你不要拆掉他的老屋老街,不要剷除他的參天老樹,不要拆散他的老街坊,不要賣掉他祖母的日記本,他就會自然地「心繫家國」,歌於斯,哭於斯。
76、這世上,沒有真實世界這回事,只有謊言,迫使你設法穿越。
77、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
78、不要無條件地相信理想主義者,除非他們已經經過了權力的測試。一個有了權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義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79、我們兩個本來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
80、和好人我總覺得沒什麼話可說。我一方面嫉妒他們是天使,一方面又因為他們是天使而瞧不起他們。能夠瞧不起天使,我對於自己根本不是天使的事實就不覺得是太大的缺憾。
81、回憶真的是一道洩洪的閘門,一旦開啟,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82、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寂,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83、過了二十年,你們就會和我一樣,體重多了一點,靈魂少了一點。
84、陽臺外強烈的陽光射進來,使他的頭髮一圈亮,身影卻是一片黑,像輪廓剪影。
85、你的人生,除了自己,誰可能知道?
86、我也明白了。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愛:他可以買菜燒飯拖地而不覺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覺得自己卑賤,他可以輕聲細語地和女人說話而不覺得自己少了男子氣概,他可以讓女人逞強而不覺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賞妻子成功而不覺得自己就是失敗。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樣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髮來證明自己男性的價值。啊,這才是真正海闊天空的男人!我們20世紀追求解放的新女性所夢寐以求的,不就是這種從英雄的迷思中解放出來的、既溫柔又坦蕩的男人嗎?原來他們在上海。
87、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88、中國,不是不可以愛。殖民者曾經多麼地防備你去愛它,連鴉片戰爭都一筆帶過。但是中國值得香港人去瞭解、去愛的,是它的法官還是它的囚犯?是軍隊還是人民?是唐詩宋詞還是黨國機器?是它的大地還是它的官僚?香港如果要對中國做出真正重大的歷史貢獻,是去順從它還是去督促它?公民教育該教孩子的,恐怕不是愛什麼,而是怎麼愛,如何選擇所愛。
89、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90、你知道嗎?猴子不管到哪兒去,都帶著叢林的習慣,走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