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
[拼音]:ashixue
[英文]:Ashi points
以病痛區域性或病痛的反應點(有酸、麻、脹、痛、重或斑點、色變、硬變、腫脹等反應)作為穴位的一類腧穴。阿是穴的含義是由《內經》發展而來,但“阿是”這一名稱首見於《千金要方》。它們是既無具體名稱(所有的穴點都稱阿是穴),又無固定位置(無論何處的穴點均稱阿是),主治功用也不十分明確(以病情論阿是,不是以阿是論病情),但對病症的治療有效(往往還有奇效)。臨床上醫生根據按壓時病人有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面板變化等而予以臨時認定。
阿是穴可以在全身任何地方出現,是一種臨時腧穴現象。當疾病發生的時候,人體的某一部分就會發生相應的氣血阻滯,造成氣血的區域性性、臨時性的聚集,從而出現阿是現象。當這種疾病解除時,氣血的臨時聚集也隨之解除,阿是穴現象即消失。可見阿是穴不是固定的、專一的穴位。阿是穴與“以痛為輸”的含義不盡相同。“以痛為輸”出於《靈樞·經筋》篇:“以痛為輸,燔針劫刺”,主要是針對經筋病的選穴及刺灸方法而言的。病變部位是經筋,主要臨床表現是疼痛。而阿是穴是以“快”、“痛”等多種綜合感覺來確定穴位的。《內經》中多次提到穴位處的不同感覺,如《靈樞·五邪》說:“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節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問·刺腰痛論》說:“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問·骨空論》說:“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這些都是阿是現象,歸屬於阿是穴的範圍。阿是穴的內涵遠比“以痛為輸”要豐富,所以不應以“以痛為輸”來代替“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