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蟲移行症

[拼音]:qingreyao

[英文]:Heat-clearingdrugs

以清解裡熱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功用

此類藥物寒涼瀉熱、苦寒清解、作用偏裡,能使深入氣血、內蘊臟腑的實火熱毒以及溼熱之邪得以清解消散,有瀉火、涼血、解毒、燥溼及退虛熱等功效,以治療裡熱證為目的。部分清熱藥還兼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化痰散結、利膽退黃、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殺蟲止癢、利水通淋、祛暑截瘧等作用。

分類及適應證

根據藥性及適應證的不同,一般分為清熱瀉火藥、清熱燥溼藥、清熱涼血藥、清熱解毒藥和清虛熱藥5類。

(1)清熱瀉火藥。以清瀉氣分實熱及肺、胃、肝經實火為主要作用。主要用於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有力的氣分實熱證,以及肺熱喘咳、胃火牙痛、肝火目赤等證。常用藥有石膏、知母、梔子、蘆根、天花粉、竹葉、寒水石、夏枯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熊膽、千里光、爐甘石等。

(2)清熱燥溼藥。寒能清熱,苦以燥溼,故有清熱燥溼及瀉火解毒的作用。主要用於溼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瀉痢、帶下、淋痛、熱痺,以及實火熱毒引起的目赤、咽腫、瘡癰、疔毒等證。常用藥有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苦蔘、白鮮皮、秦皮等。

(3)清熱涼血藥。多為鹹寒之品,鹹以入血、寒能清熱,故有清解血分熱毒的作用。主要用於熱入心包、內陷營血的血分實熱證。見高熱不退、斑疹吐衄、神昏譫語、舌絳而幹。常用藥有水牛角、生地黃、玄蔘、牡丹皮、赤芍、紫草等。

(4)清熱解毒藥。多為苦寒清解之品,於清熱瀉火之中兼有解毒散結的作用。主要用於實火熱毒所致的癰腫疔毒、喉痺痄腮、目赤咽痛、斑疹丹毒、熱毒血痢、肺癰腸癰,以及蛇蟲咬傷、癌腫等證。常用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大青葉、板藍根、青黛、魚腥草、紅藤、敗醬草、馬齒莧、鴉膽子、白頭翁、四季青、射干、馬勃、山豆根、土茯苓、白蘞、漏蘆、垂盆草、穿心蓮、半邊蓮、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慈姑、金蕎麥、拳參、綠豆、草、熊膽等。

(5)清虛熱藥。多為甘寒之品,主入肝腎二經,故有清退虛熱的作用。主要用治肝腎陰虧、虛熱內擾所致的午後發熱、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遺精盜汗、舌紅少苔,以及熱病後期邪熱未盡、傷陰劫液、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等證。常用藥有青蒿、白薇、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等。此外,某些清熱藥還用治風熱感冒、目赤翳障、肺熱咳嗽、瘰癧痰核、溼熱黃疸、血瘀經閉、津傷口渴、內熱消渴、風疹溼疹、疥癬麻風、血熱妄行、暑熱煩渴、瘧疾寒熱、熱淋血淋、水腫脹滿等證。

配伍

使用清熱藥時,對兼有表證者,當先解表後清裡,或表裡雙解,以防表邪內陷;陰虛發熱者,當配養陰藥,以標本兼顧;氣血並熱者,又宜氣血兩清。用治熱淋水腫、溼熱黃疸、肺熱咳喘、瘰癧瘡毒等證,還應分別配伍利水通淋、利膽退黃、化痰止咳、軟堅散結藥,以協同藥力,提高療效。

使用及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凡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當慎用。熱證易傷陰液,某些苦寒藥物又易傷陰化燥,故陰虛津傷者慎用,或配養陰藥同用,祛邪而不忘扶正。陰盛格陽、真寒假熱者,禁用清熱藥。使用本類藥物要中病即止,以防克伐太過、損傷正氣。

現代研究

清熱藥有廣泛的抑菌、抗病毒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消炎、解熱作用。部分藥物還有鎮靜、鎮痛、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利膽、利尿等作用。此類藥物分別對西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肺膿瘍、胸膜炎、腸炎、腸傷寒、菌痢、阿米巴痢疾、各型肝炎、膽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性腎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急性腮腺炎及顏面丹毒、蜂窩織炎、膿瘡癤腫、敗血症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部分藥物用治癌腫有一定療效。

參考文章

眼科常用的清熱藥有哪些?眼科何為清熱藥?簡述其分類和應用。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