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

藥材名稱:蠵龜肉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海龜科蠵龜屬動物蠵龜的肉。蠵龜屬全世界已知僅一種。

原動物:蠵龜Caretta caretta clivacea(Eschscholtz),又名靈龜(《樂雅》),蠵、靈蠵、觜蠵(《漢書》),

鼊(《吳都賦》),蚼蝦(《交州記》),贔屭(《綱目》)。

歷史:蠵龜藥用,《綱目》已有記載,但藥肆中一直沒有經營。現中國沿海地區民間應用很廣,頗有推廣使用價值。

形態:頭部具有對稱的鱗片,前額鱗為兩對。背部角板呈平鋪狀。頸角板短寬;椎角板6塊;肋角板每側5或6塊;緣角板每側11塊;臀角板較緣角板大;間頤角板小或缺;肱角板,胸角板依次漸寬,腹角板,股角板,肛角板依次漸狹。有下緣角板。頭部較大,具有極強的鉤狀喙。四肢呈漿狀,前肢大,後肢小。內側各有2爪,尾短。體長達100cm。背面褐色,腹面黃色。(圖見《中國動物藥》.288頁.圖278)

生境與分佈:生活在海洋中。分佈於中國黃海,東海和南海。以中國以東,江蘇,浙江,廣東,臺灣等地多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亦有。

生藥

採集:隨時捕捉,取肉鮮用。

化學性質

附 ①卵含47.79%~50.77%卵白,42.11%~44.48%卵黃,6.98%~7.12%卵殼。卵白含水分98%,蛋白質1.47%,由1.26%白蛋白及0.12%球蛋白組成。白蛋白中色氨酸、酪氨酸的含量較高。卵白蛋白含幹物質1.6%,其中一半為蛋白質,等電點5.6~5.8的T2及等電點9.7~9.9T3佔卵白蛋白的80%~90%。卵類粘朊(Ovomucoid)部分佔可溶性蛋白的37~38%,可分為5個成分,其中H為鹼性糖蛋白,分子量與雞的卵白朊(Ovalbumin)相似,J可能是溶菌酶。卵白朊的85%以上是ST-卵白朊。卵黃含總蛋白26.1%,類脂14.1%,蛋白質中谷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含量較高。卵黃磷蛋白(Vitellin)含色氨酸2.0%~2.3%,酪氨酸5.6%~5.9%,以及類脂物。卵黃類脂中油酸、棕櫚酸、鱉酸(Palmitoleic acid)、肉豆蔻酸、硬脂酸、二十一碳烷酸(Heneicosanoic acid)、亞油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順式-5-二十碳烯酸(Cis-Eicosenoic acid)、十七碳烯酸(Heptadecenoic acid)等含量較高。而肉豆蔻腦酸(Myristoleic acid)、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的含量較小。 ②肝、心、腎中含有酯酶(Esterase)、磷酸葡萄糖異構酶(Phosphoglucose isomerase)、葡萄糖磷酸變位酶(Phosphoglucomutase)、谷(氨酸)草(醯乙酸)轉氨酶-1,2(Glutamate-oxalacetate transaminose-1,2)、乳酸脫氫酶-1,2(Lactate dehydiogenase-1,2)、蘋果酸脫氫酶-1,2(Malate dehydrogenase-1,2)。 ③淚腺中硫脂(Sulfolipid)含量高,含粘蛋白(Mucin)。背甲及腹甲含大量骨膠原,磷、鈣。

參考文獻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