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花紫珠
藥材名稱:野鴉椿子
名稱出處:《四川中藥志》
概況
異名:雞眼睛(《四川中藥志》),小山辣子、山海椒(雲南),芽子木(湖南)。
基源:為省沽油科野鴉椿屬植物野鴉椿的果實和種子。野鴉椿屬全世界有3種;中國產2種,其中1種供藥用。
原植物:野鴉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Sambucus japonica Thunb.)
形態: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6m。樹皮灰褐色,具縱條紋;小枝及芽紅紫色,枝葉揉碎後發出惡臭氣味。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長12~32cm,葉軸淡綠色,小葉5~9對,稀3~11對,厚紙質,長卵形或橢圓形,稀為圓形,長4~6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邊緣具疏短鋸齒,齒尖有腺體,兩面除背面沿脈有白色小柔毛外餘無毛,主脈在上面明顯,在背面突出,側脈8~11對,在兩面可見;小葉柄長1~2mm,小托葉線形,基部較寬,先端尖,有微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花梗長達21cm,花多,較密集,黃白色,徑4~5mm,萼片與花瓣均5,橢圓形,萼片宿存,花盤盤狀,心皮3,分離。菁葖果長1~2cm,每一花發育為1~3個菁葖,果皮軟革質,紫紅色,有縱脈紋;種子近圓形,徑約5mm,假種皮肉質,黑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46卷.圖版6)
生境與分佈:生長在山坡雜木林中。分佈除中國西北各省外,其它地方均有分佈,主產江南各省,西至雲南東北部。
生藥
栽培:宜溫暖而乾燥的環境。需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植。用種子繁殖,3~4月播種肓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3cm開溝,深3~4cm,將種子勻撒於溝內,並用細土或草木灰覆蓋。出苗後注意鬆土除草,苗高13~17cm時間苗,每隔7cm株距留苗1株,並用人畜糞水追肥1次,入冬前結合中耕除草再行追肥。培肓2年後即可移栽。在初冬或早春,以行株距各2.4~3m開穴,每穴栽苗1株,栽後填土壓緊,澆水定根。定植後的3~4年內,每年夏、秋季都要中耕除草1次。
採集:8~9月採收成熟果實或種子,晒乾。
化學性質
含脂肪油。莢含異槲皮甙、矢車菊素3-木糖葡萄糖甙和紫雲英甙(Astragalin)。
參考文獻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