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杆

藥材名稱:貓頭鷹

名稱出處:《東北動物藥》

概況

異名:夜貓子(通稱),火貓王(江西),咕咕雀(廣西),歐瓜(藏語)

基源:為鴟鴞科鵰鴞屬動物鵰鴞去內臟的全體。鵰鴞屬全世界計有12種,中國有3種。

原動物:鵰鴞Bubo bubo(Linnaeus)又名鵰角鴟、老兔(《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體形較大,體長600多mm,體重200g左右。全體為斑雜的黑褐色花紋,具較長的耳羽,此鳥眼上方有一大型黑斑,臉盤大都淡棕白色,直達喉部,腹部顏色較淡,有細斑紋,兩腳被羽,嘴及爪鉛色。眼金黃。(圖見《中國藥用動物志》.第1冊.233頁.圖317)

生境與分佈:通常棲息于山地,林間。中國大部均有分佈。

生藥

採集:四季捕捉,捉後去羽毛及內臟。

加工炮製:燒存性,研末。

藥性

性味:鹹,酸。

功效:解毒,定驚。

主治:瘰癧,癲癇,噎食。

用法用量:燒存性,研末,內服或外用,適量。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中國動物藥》:“治噎食,未生羽毛的小貓頭鷹2只,用黃泥包上,燒存性,研細末,溫酒沖服,每次10g,日服2次。” ②《中國動物藥》:“治小兒頭痛、抽搐:用南瓜葉將貓頭鷹包住,再用黃泥糊在外面,燒熟,去羽毛和內臟。每天服2次,每次100g。”

單方應用:《中國動物藥》:“治淋巴結結核:貓頭鷹1只,煮食。”

參考文章

“百靈鳥”與“貓頭鷹”式的醒睡方式各有哪些特點神經與精神科為什麼貓頭鷹白天看不見東西?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