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

[拼音]:Taihegong jin Dian

[英文]:Bronze Hall of the Taihegong Taoist Temple

中國古代道教宮觀建築。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北 7公里的鳴鳳山(又稱鸚鵡山)上。主殿銅鑄拼合而成,俗稱金殿。太和宮創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並仿湖北武當山太和宮金殿建造銅殿一座。崇禎十年(1637)被移至賓川雞足山,現已無存。現存鳴鳳山的金殿,系清康熙十年(1671)吳三桂所重建,比萬曆時所造體量較大,但形制雷同。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殿方形,高6.7米,邊長6.2米,仿木構建築,重簷歇山式。整座殿宇共用立柱 16 根,寶裝蓮花柱礎,瓦、椽、樑、柱、牆、屏、門、楹、匾、聯、神像全部為銅鑄。銅殿基座、欄杆用砂石和大理石鋪墊。殿旁堅旗杆,上升七星皁旗,也均為銅鑄。殿周圍築磚城,有城樓、宮門等建築。殿內供奉真武大帝神像。

太和宮磚城曾經多次維修。1982年,國家撥款對城牆進行了全面的修繕。

參考文章

太和宮金殿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