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瓜
藥材名稱:沙棘豆
名稱出處:《內蒙古中草藥》
概況
異名:額勒蘇音-奧日圖哲、泡靜-額布斯(內蒙古)。
基源:為豆科棘豆屬植物砂珍棘豆全草。棘豆屬植物全世界約350種,中國約80種。
原植物:砂珍棘豆Oxytropus psammocharis Hance(O.gracilima Bunge)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15cm。莖極短,叢生。托葉卵圓形或卵形,先端尖;羽狀複葉,每輪小葉4~6,約6~12輪;葉軸長5~15cm,被柔毛;小葉長圓形,披針形或條形;長0,3~1cm,寬0.1~0.2cm;先端鈍尖;兩面密被長柔毛。總狀花序多花,近頭狀;萼筒鍾狀,長0.3~0.4cm,萼齒與萼筒近等長,被柔毛;花冠紅色至淡紫色,長0.6~1crn;旗瓣倒卵形,先端圓,微凹;翼瓣倒卵狀長圓形,短於旗瓣;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具喙,長約0.25cm。莢果卵圓形,長約1.1cm,寬0.6cm,膜質,膨脹。花期6~7月,果期7~8月。(圖見《內蒙古植物誌》.第3卷,圖版120∶1-5)
生境與分佈:生於沙丘、河岸及沙坡。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陝西、寧夏。蒙古、朝鮮亦有。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晒乾。
藥性
性味:淡,平。
功效:消食健脾。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內蒙古中草藥》:“治小兒消化不良:沙棘豆15~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