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寶
藥材名稱:鼠肉
名稱出處:《別錄》
概況
異名:首鼠(《史記》),老鼠(《斗門方》),
鼠(《埤雅》),家鹿(《綱目》)。
基源:為鼠科鼠屬動物褐家鼠、黑家鼠、黃胸鼠等常見鼠類的肉。
原動物: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ar-kenhout又名大家鼠、溝鼠、白尾吊、挪威鼠(《中國藥用動物志》)。黑家鼠Rattus rattus Linnaeus黃胸鼠Rattus flavipectus(Milne-Edwards),又名長尾吊(《中國藥用動物志》)。
歷史:鼠做藥用,首見於《別錄》。《綱目》列於獸部第五十一卷。但藥肆未有經營,一直流傳於民間,近年醫學雜誌屢有報道,可能有推廣使用價值。
形態:褐家鼠體長約175mm,尾長短於體長。後足較粗大,長於33mm。毛色背部棕褐色至灰褐色,毛基深灰色,頭及背部雜有黑色毛,腹面灰白色,毛基灰褐色。足背具白色。尾上部黑褐色,下部灰白色。(圖見《中國動物藥》.438頁.圖425)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住宅、陰溝、耕地、果園等處。分佈於中國各地。
生藥
採集:隨用隨捕,乘鮮應用。
化學性質
肌肉含棕檬酸鹽、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ystosolic 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參考文獻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498。
▸ 牛黃狗寶成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