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1
導讀: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於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設計意圖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於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說教材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展,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法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採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遊戲法:“遊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遊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遊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說學法1、透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說教學程式首先,透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透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製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後,在戶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慾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重點: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並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並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麼,並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後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透過操作──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製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並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裡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遊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教案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透過操作──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製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並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裡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遊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2
活動目標:
1、知道樹葉有大有小,能比較兩片樹葉的大小。
2、用身體動作感受大與小。
3、能聽指令做動作。
活動準備:
各類大小樹葉若干(或自制的大小樹葉畫);兩個貼有標籤的小筐(標籤①是一個人——兩臂張開、兩腳分開;標籤②是一個較小的人——屈膝下蹲,埋頭,兩手抱膝。);一副掛圖(兩棵落葉紛飛的大樹)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片片飛來象蝴蝶》,出示掛圖引出樹葉寶寶。
師:小朋友們看今天來了許多老師要和我們一起學本領,我們一起來歡迎他們,那我們一起來唸一首兒歌《片片飛來象蝴蝶》送給所有老師好嗎?看哪個寶寶的聲音最好聽。
師:老師這裡有一副畫,想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樹葉寶寶怎麼了,它們在幹什麼?(往下掉)那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二、樹葉比大小
1、分給每個幼兒大小樹葉各一片,
師:我們教室裡也有好多樹葉寶寶,它們偷偷告訴我,想要和小一班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你們願意嗎?
現在請你看看你手裡的樹葉,覺得它們像什麼?(如像小魚、像手等等)
2、師:數一數你們手裡現在有幾片樹葉?看看這兩片樹葉一樣大嗎?哪片比較大?哪片比較小?你怎麼知道的?(幼兒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3、教師做示範,然後請幼兒聽指令,感知樹葉落下的過程。
師:現在老師是樹媽媽,你們想不想看看我的樹葉寶寶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
指令:“風兒吹吹,大樹葉飄下來了;風兒吹吹,小樹葉飄下來了。”(把手舉高,然後相應地鬆開手讓手中的樹葉落下來)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大小
1、師:樹葉有大有小,老師想用兩個動作來表演大樹葉和小樹葉。請你們猜猜老師表演的動作哪個是大樹葉,哪個是小樹葉,好嗎?
2、教師做兩個動作:兩臂張開、兩腳分開,一副舒展的樣子;屈膝下蹲,埋頭,兩手抱膝。
師:你們猜出來了嗎?哪個是大樹葉,哪個是小樹葉?為什麼?
師:你們也來試一試好嗎?
3、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師:除了這兩個動作,你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演大樹葉和小樹葉?
四、送樹葉寶寶回家
師:我們的樹葉寶寶累了想回家休息了,你們看,這裡有大樹葉和小樹葉的家(兩個小筐),它們的家有不同的標記,請你們想一想,哪個是大樹葉寶寶的家,哪個是小樹葉寶寶的家?然後把它們送回家,好嗎?
附:片片飛來象蝴蝶(兒歌)
秋風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
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象蝴蝶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可愛的圓形寶寶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分類,並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大小。顏色不同的止片
2、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第一部分是圓形寶寶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圖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匯入以“圓形寶寶”來做客,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圖形的基本特徵。
2、開啟多媒體課件,圓形寶寶出場,圓形寶寶小朋友們好,我是圓形寶寶,你們喜歡我嗎?小朋友,我還有許多夥伴,你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3、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生活中帶有圓形的物體。
幼1: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是圓的;
幼2:吃的餅乾是圓圓的,甜甜的,大蘋果是圓的;
幼3:我媽媽騎的是電動車,車輪是圓的,跑的可快了……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裡什麼物品是圓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嗎?
幼:老師,我知道,吊扇轉起來是圓形的。吃飯的碗口是圓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圓形的……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好,興趣都很高。
4、圓形寶寶:小朋友們我還有許多小夥伴呢,今天我把他們也帶來了,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好嗎?
師:圓形寶寶帶來的小夥伴,藏在桌子上的紙袋裡,現在小朋友把他們請出來吧。
遊戲“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師分別拿出:紅大圓、黃小圓、紅小圓、藍大圓、最大的圓、最小的圓。
5、欣賞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
圓形寶寶: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還會變魔術呢。遊戲“拼拼擺擺”引導幼兒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進行組合拼擺,並說出自己擺的什麼物品。
6、圓形寶寶: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提問:小兔為什麼把氣球、紅蘿蔔和紅燈籠當成了太陽?
[活動延伸]
製作“有趣的圓形寶寶”貼上畫,引導幼兒把拼擺好的畫面做貼上畫,並進行添畫,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點評]
本節活動設計適合小班年齡特點,開始由圓形寶寶匯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中間穿插玩遊戲,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後由講故事的形式結束。本節譚始終由圓形寶寶慣穿全課,圓形寶寶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愛形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更使幼兒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關於圓形的知識。
附故事:小兔找太陽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他來到屋子裡,指著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裡,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紅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頭,看郵天上飄著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這是紅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著媽媽的手指方向,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設計思路]
幼兒認識圓形是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中的圓形開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瞭解對圓形的初步認識,圓形的物體是他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最熟悉的。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的這種認識帶有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透過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圓形與物體之間的認識聯絡。根據小班幼兒認識特點,藉助“圓形寶寶”這一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開展多種遊戲化活動,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3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學會開啟幾種食品包裝,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解決問題,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2、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優良品質。
3、繼續培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學習新詞“剝”(bāo)。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每人一份含有各種包裝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組一份可供選擇的動物貼紙。
2、教師準備:幻燈儀器、“生日歌”音樂磁帶、錄音機、“豬你生日快樂”歌表演VCD、狗寶寶家圖片、狗寶寶毛絨玩具一隻、裝有各種包裝的食品籃。
三、預設過程:
(一)“狗寶寶過生日”引入,帶出活躍熱烈的氣氛。
1、播放生日歌,引發幼兒的興趣。
2、出示狗寶寶,引入遊戲的主題。
(二)透過“狗寶寶送禮物”的遊戲環節,在嘗試中知道不同包裝的開啟方式。
1、出示禮盒,摸禮物。
①教師出示禮盒,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②讓幼兒摸禮物,激發其積極參與的慾望。
2、說說禮物,嘗禮物。
①透過提問,讓幼兒說說他(她)得到的禮物,引導發現包裝的不同。
②透過嘗試,讓幼兒自己開啟禮物品嚐,探索不同的開啟方式。
3、討論嘗試結果,知道開啟方式。
①透過討論,讓幼兒說說怎麼開啟禮物,從中學習科學的開啟方式。教師結合順口溜加深印象。
②透過比較,讓幼兒感受較好的開啟方法,從中學習較難的技能。教師結合講解示範正確引導。
教師小結,引出學習新詞“剝”(bāo)。
(三)透過“幫狗寶寶剝糖果”的遊戲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的規則:幫狗寶寶招待小動物,幫忙剝開糖果貼上(請誰吃的)小動物頭像。要求幼兒數數剝了幾顆糖。
2、幼兒分組遊戲,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
(四)透過歌表演“豬你生日快樂”,體驗活動的樂趣。
師生共同參與歌表演,表演結束,與狗寶寶道別,活動自然結束。
個案觀察:
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都進入了活動氛圍裡,在環境的支援下,幼兒在情境中學習,他們樂此不疲。但在選擇過生日禮物時,凱豪小朋友急著想去選“奧特曼”包裝袋的食品,被屈毅建看見了,立刻對凱豪說:“不準拿,那是我的禮物!”凱豪沒有反應,他再次發動“襲擊”,搶先一步,過去把凱豪一推。這時,毅建對凱豪嚷道:“不準拿我的薯片!我要生氣了!”凱豪還是不說話,他笑眯眯地招呼惠明一起去撞。惠明猶豫了一會兒,接受了凱豪的“邀請”。於是,凱豪和惠明一起去撞毅建。毅建看到心愛的“奧特曼”被搶去,氣憤地拽過惠明的胳膊,閉著眼睛就要咬。這時我恰巧過來,看到這一情景,便阻止道:“毅建,你在幹什麼?”毅建聽見後就鬆開惠明,低下了頭。活動結束後,我就這個,教育毅建:“你為什麼會去推人家!”幾秒鐘的沉默後,老師接著說:“你又怎麼能咬人呢?”此時惠明一言不發。我又問:“你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惠明和毅建都低著頭,一聲不吭。過了一會兒,我對毅建說:“你想想,如果你都把惠明咬出血了。他爸爸媽媽看見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咬成這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心疼啊?”毅建低著頭說:“是。”老師說:“這就對了。快對惠明說‘對不起’。” 毅建絞著手,不說話。老師又要求說:“快向惠明道歉,說‘對不起’!” 毅建停頓了幾分鐘後才抬起頭對惠明說:“對不起。”惠明回答說:“沒關係。”我看到自己的要求被執行了,就溫和地對毅建說:“以後再也不能推人家,更不能咬人了,聽見了嗎?”毅建點點頭。“好了,去玩吧!” 在這個案例中,我及時有效地阻止了幼兒的打架咬人行為,而且都是透過提問介入的,我調解時的問話是指向攻擊幼兒,方法是透過移情,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後讓他透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為止,沒有再深入下去。我關注的是教給攻擊的幼兒“打人不對”的道德觀念,攻擊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果我們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指導幼兒面對衝突時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幼兒一旦面臨類似情況就會運用已有經驗進行處理,否則便有可能重蹈覆轍,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能。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在組織完教學活動後,我深有感觸,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發生是以一定的需要為基礎的,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會對什麼樣的物件發生興趣。在《狗寶寶的生日》這個活動中,一開始展示的一個狗寶寶的玩具,就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躍了幼兒的思維,引起了幼兒的猜想和爭論。當我說明問題後,這樣的情境設定大大激發了幼兒說的慾望、說的興致。
二、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幼兒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幼兒在過生日活動中,直接產生了怎樣過的想法,並利用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有趣地過完生日。當我播放多媒體音樂歌曲時,幼兒都不約而同地大聲唱起來,這種近乎真實又極具童趣的場面,不僅又一次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而且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開啟幾種食品包裝,幼兒都能積極動腦,這樣,提高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孩子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三、幼兒的學習與生活融入一體。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課程”。在環境的支援下,引導幼兒在情境中學習,他們樂此不疲。當生日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還沉浸在過生日的喜悅之中,幼兒在自己的幼兒園甚至班中,真實地體會到了大家庭的快樂,使幼兒的學習真正地融入生活之中。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4
教案活動由來:每一次午點吃獨立包裝的食品時,總會有小朋友跑來要求我幫她開啟食品包裝、而有點小朋友不會尋求幫助,乾脆就做在小椅子上掉眼淚。我有意識想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小朋友首先想到用牙齒咬,或是找人幫忙,就再也想不到開啟包裝的其他辦法了,其實只是很簡單的齒形封口,用手自己就能剝撕開。但是由於家長包辦多,照顧過多,如常常可看到幼兒正在吃已剝好殼的蛋,已剝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剝了包裝紙的點心。其實這種潛意識裡,是把幼兒的獨立動手的機會剝奪了,不僅如此,幼兒的依賴性也會滋生而長,而當他們身邊沒有輔助工具的時候,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便藉助這次活動讓幼兒透過實踐,引導他們學習一些生活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在活動中對自己有信心。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開啟包裝”的活動,並在活動中培養自信心。
2.嘗試遇到困難(不會開啟包裝)時,透過多種途徑尋求解決。
3.初步學習開啟各種食品包裝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的手部小肌肉已經有一定的力量。
2.物質準備:
(1)過生日圖片、《生日歌》音樂、多種不同包裝的食品、小盤子、紙巾等。
(2)餐桌已消過毒、幼兒已經洗手。
活動重點:
在動手開啟包裝的過程中建立自信。
活動難點:
掌握多種開啟食品包裝的方法,嘗試開啟雙重包裝的食品。
活動過程概述:
在創設“狗寶寶過生日”的情境後,將幼兒按能力強弱分成四組,按幼兒能力高低分別擺放開啟包裝難易程度不同的食品。我採用“突然出現”的方式,極大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接著在請幼兒介紹怎樣開啟不同的包裝後,幼兒自己動手開啟包裝並品嚐。
品嚐的同時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感受等,然後在全班交流自己食物的味道、開啟包裝的方式。
接著第二次嘗試開啟包裝,這次開啟雙重包裝的食物增加難度,然後請幼兒將食物送給“客人”分享。同時鼓勵幼兒自己想出各種辦法,開啟食物包裝。
最後表揚並鼓勵每一位幼兒,使每一位幼兒都能感受的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分析:
1.這是一次根據幼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生成的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活動中培養自信”的目標基本實現。
2.活動中發現第一次嘗試開啟包裝前後都請幼兒做了開啟方法的介紹,浪費時間的同時,也限制了幼兒開啟包裝的思維,因此在第二次開啟包裝時,我調整了活動過程,在拿出食物後,請全體幼兒一起說一說怎樣開啟這些雙重包裝的食物。
3.對於目標二“嘗試遇到困難(不會開啟包裝)時,透過多種途徑尋求解決”,我試圖引導幼兒尋找工具、向老師尋求幫助等方法,但幼兒並沒有採納,因此“多種途徑”這一目標沒有實現。
4.社會領域的目標更多的是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實現的,但在本次集體教育活動中,我試圖在一次活動中滲透更多的社會領域目標,但活動中預設的目標過多,結果是難以全部實現的。
調整措施:
1.減省第一次開啟包裝前的討論環節,讓幼兒自由探索開啟包裝的方法,在品嚐食物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活動中引導幼兒邊品嚐邊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這樣不利於幼兒咀嚼與消化,更容易噎到,這是很危險的,如果提醒幼兒“將口中的食物咽乾淨後再說話”就比較安全了,也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3.“透過多種途徑解決問題”這一目標更多的傾向於科學領域,即便是作為社會領域的目標,也應該透過其他活動來實現,
4.在幼兒嘗試開啟包裝前,可以請全體幼兒回憶並討論以前吃過的東西是怎樣開啟的,在嘗試探索的環節中就可以直接請幼兒操作了。
5.活動中發現有幼兒爭搶、不與他人分享的情況,這是今後在活動中需要重點培養的目標。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5
活動準備
大、中、小玩具小狗各一隻;
大、中、小帽子、衣服各一件;
每幼一份圖卡四。
活動目標
按大小特徵給三個物體排序並進行相應的匹配。
瞭解冬天穿戴的衣物或用品。
活動過程
一、三隻小狗過生日。
1、狗媽媽有三個寶寶,狗老大,狗老二和狗老三,我們來認識一下三隻狗寶寶吧。
2、出示三隻小狗,區別大、中、小
二、小狗戴帽子。
1、媽媽說: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寶寶們,媽媽給你們準備了新帽子,你們快戴上吧。
2、師操作情景:三隻小狗搶著試帽子:狗老大戴上小帽子,才遮住了一隻耳朵;狗老三戴上大帽子,像鑽進了黑洞洞……
3、狗寶寶們的帽子戴對了嗎?誰來幫幫狗寶寶們呢?(引導小朋友說出:最大的帽子給狗老大戴,最小的帽子給狗老三戴,狗老二戴不大不小的那頂帽子)
三、小狗穿新衣。
1、天氣越來越冷,狗寶寶的爺爺奶奶擔心小寶寶要凍壞了,送來了三件暖和的新衣服--出示三件衣服。
2、你們覺得哪隻小狗穿這件呢?(一一對應)請個別小朋友幫忙按大中小送給三隻小狗。
四、寶寶送禮物。
1、爺爺奶奶送的禮物讓狗寶寶們樂壞了,他們準備出門去玩。可是,天氣很冷,他覺得冷颼颼的,要是有更多過冬用的東西就更好了。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一些用品能讓小狗寶寶更暖和呢?(幼兒討論)
2、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禮物,出示圖卡,幼兒觀察並講述。
3、小朋友們可別送錯了,我們要送給狗老大最大的還是最小的那份禮物呢?狗老二?狗老三呢?(幼兒討論)
4、分發每人一套圖卡,按大中小排序,給三隻狗寶寶送上禮物。(觀察幼兒能否正確排序,能否運用語言來表達排序結果)
5、慶祝狗寶寶的生日。
小班教案:《狗寶寶的生日》6
一、設計意圖:
有一天,一個小朋友跑來要求我幫她開啟食品包裝,我有意識想引導她自己想辦法,小女孩首先想到利用剪刀或是找人幫忙,就再也想不到開啟包裝的其他竅門了,其實這只是很簡單的齒形封口,用手自己就能剝開。但是由於家長包辦多,照顧過多,如常常可看到幼兒正在吃已剝好殼的蛋,已剝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剝了包裝紙的點心。其實這種潛意識裡,是把幼兒的獨立動手的機會剝奪了,不僅如此,幼兒的依賴性也會滋生而長,而當他們身邊沒有輔助工具的時候,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便藉助這次活動讓幼兒透過實踐,引導他們學習一些生活技能。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探索,學會開啟幾種食品包裝,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解決問題,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2、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優良品質。
3、繼續培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學習新詞“剝”(bāo)。
三、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剝食品包裝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賴別人,會自己動手剝。
四、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每人一份含有各種包裝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組一份可供選擇的動物貼紙。
2、教師準備:幻燈儀器、“生日歌”音樂磁帶、錄音機、“豬你生日快樂”歌表演VCD、狗寶寶家圖片、狗寶寶毛絨玩具一隻、裝有各種包裝的食品籃。
五、預設過程:
(一)“狗寶寶過生日”引入,帶出活躍熱烈的氣氛。
1、播放生日歌,引發幼兒的興趣。
2、出示狗寶寶,引入遊戲的主題。
(二)透過“狗寶寶送禮物”的遊戲環節,在嘗試中知道不同包裝的開啟方式。
1、出示禮盒,摸禮物。
①教師出示禮盒,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②讓幼兒摸禮物,激發其積極參與的慾望。
2、說說禮物,嘗禮物。
①透過提問,讓幼兒說說他(她)得到的禮物,引導發現包裝的不同。
②透過嘗試,讓幼兒自己開啟禮物品嚐,探索不同的開啟方式。
3、討論嘗試結果,知道開啟方式。
①透過討論,讓幼兒說說怎麼開啟禮物,從中學習科學的開啟方式。教師結合順口溜加深印象。
②透過比較,讓幼兒感受較好的開啟方法,從中學習較難的技能。教師結合講解示範正確引導。
教師小結,引出學習新詞“剝”(bāo)。
(三)透過“幫狗寶寶剝糖果”的遊戲環節,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的規則:幫狗寶寶招待小動物,幫忙剝開糖果貼上(請誰吃的)小動物頭像。要求幼兒數數剝了幾顆糖。
2、幼兒分組遊戲,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差的幼兒。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繼續深化“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
(四)透過歌表演“豬你生日快樂”,體驗活動的樂趣。
師生共同參與歌表演,表演結束,與狗寶寶道別,活動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