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草

藥材名稱:水香柴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劉寄奴(貴州)。

基源: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貴州金絲桃的根和種子。

原植物:貴州金絲桃Hypericum kouytcheouense Lévl.,又名過路黃、上天梯(貴州)。

形態:灌木,高1~1.8m。莖紅色。單葉對生,具短莖;葉片橢圓形、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長2~6cm,寬0.6~3cm,邊緣全緣,基部楔形至圓形,背面具點狀或短條紋狀腺體。傘房狀聚傘花序近頂生,具1~7花,花直徑4~6.5cm;萼片離生;花瓣金黃色,倒卵狀長圓形,長2.4~4cm,寬1.6~2.5cm,邊緣有具腺小齒;雄蕊多數,5束。蒴果狹卵狀錐形,長約2cm,熟時紅色;種子深紫褐色,有狹翅。花期5~7月,果期8~9月。(圖見《貴州植物誌》,第2卷,157頁,圖版66∶1-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0~2000m的山坡草地及河灘石地。分佈於貴州。

藥性

性味:辛、甘,寒。

功效:清熱利溼,活血鎮痛,消積。

主治:婦女癥瘕,月經不調,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酒送服,根3g,種子15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婦女癥瘕,月經不調:水香柴根3g,種子15g。研末酒送服,每次3g。”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黃疸:水香柴根30g,米泔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