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尾草

藥材名稱:馬蘭

名稱出處:《木草拾遺》

概況

異名:紫菊(《本草拾遺》),馬蘭頭(《救荒本草》),馬蘭菊(《醫林纂要》),魚鰍串(《草木便方》),田菊(《福建民間草藥》),紅馬蘭、馬蘭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路邊菊、螃蜞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基源:為菊科馬蘭屬植物馬蘭的全草及根。馬蘭屬全世界約20種,中國有7種。

原植物:馬蘭Kalimeris indica(L.)Sch.-Bip.(Aster indicus L.;Asteromoea indica(L.)Blume)

歷史:馬蘭始栽於《本草拾遺》,雲:“馬蘭,生澤旁,如澤蘭而氣臭。北人見其花呼為紫菊,以其似單瓣菊花而紫也。”《綱目》謂:“二月生苗,赤莖白根,長葉有刻齒,狀似澤蘭,但不香爾……入夏高二三尺,開紫花。”以上描述與本植物基本一致。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莖直立。葉互生,基部漸狹,成具翅的長柄,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3~10cm,寬0.8~5cm,頂端鈍或尖,邊緣有疏齒或羽狀淺裂;上部葉漸小,全緣;全部葉質稍薄,兩面或表面有疏微毛或近無毛,邊緣及背面沿脈有短粗毛。頭狀花序單生枝頂,排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花托圓錐形;舌狀花1層,舌片淺紫色;管狀花多數,管部被短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極扁,褐色,邊緣色淺有厚肋;冠毛不等長,易落。花果期5~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4卷.100頁.圖版30:1-3)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緣、草叢、溪邊、和路旁。中國各地均有分佈。朝鮮、中南半島、印度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晒乾或鮮用。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全草含揮發油0.123%,油中含乙酸龍腦酯、甲酸龍腦酯、酚類、倍半萜醇、倍半萜烯等。

參考文獻

南京藥學院編 草藥學(下冊) 江蘇科技出版社,198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