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香

藥材名稱:橘核

名稱出處:《日華子本草》

概況

異名:橘子仁(《姚僧坦集驗方》),橘子核(《本草衍義》),橘米(《四川中藥志》)。

基源: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橘及其栽培品種大紅袍和福橘的乾燥成熟種子。

原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大紅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dahongpao”.福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tangerina”。

餘項參見“橘”條。

生藥

採集:一般多以食品加工廠收集,洗淨,晒乾或烘乾。

藥材主產於福建、浙江、江西、四川。

鑑別:乾燥種子呈卵形或卵圓形,一端常成短嘴狀突起,長約7~10mm,短徑約5~7mm。外種皮淡黃白色至淡灰白色,光滑,一側有種脊稜線,自種臍延至合點,質脆易剝落。內種皮膜質,淡棕色,緊貼於外種皮之內。種仁兩片,肥厚,富油質。微有油氣,味苦。

以色白、飽滿、子粒均勻者為佳。

加工炮製:鹽橘核 取淨橘核,用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至微黃,並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橘核100kg,用鹽2kg。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防蛀;鹽橘核,密閉儲存。

藥性

性味:苦,平。

歸經:入肝、腎經。 ①《本草品彙精要》:“行手太陰、足太陰經。” ②《綱目》:“入足厥陰。” ③《本草經疏》:“入腎、膀胱。”

功效:理氣,散結,止痛。

主治: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腰痛,膀胱氣痛。 ①《日華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氣,腎疼。炒去殼,酒服良。” ②《綱目》:“治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 ③《醫林纂要》:“潤腎、堅腎。”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乳腺炎,疝痛,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經逢原》:“惟實證為宜,虛者禁用。以其味苦,大傷胃中沖和之氣也。”

臨床應用

配伍應用:①配荔枝核,治疝氣,陰囊、睪丸腫痛,少腹刺痛等症。 ②配川楝子、小茴香,治虛寒疝痛。 ③配海藻、金鈴子、延胡索,治小腸疝氣,陰囊腫脹,睪丸疼痛等症。 ④配川楝子、海藻、桃仁,治睪丸腫脹作痛,疝氣腫痛等症。 ⑤配桃仁、梔子、吳茱萸,治疝氣,睪丸腫痛。

方選和驗方: ①橘核丸(《醫學心悟》)治癥瘕痃癖,小腸膀胱等氣:橘核(鹽酒炒)60g,川楝子(煨、出肉)、山楂子(炒)、香附(薑汁浸炒)各45g,荔枝核(煨,研)、小茴香(微炒)各30g,神曲120g。上藥研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淡鹽水下。 ②橘核丸(《濟生方》)治

疝,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堅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甚則膚囊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川楝子(炒)、桃仁(麩炒)各30g,厚朴(薑汁炒)、木通、枳實(麩炒)、延胡索(炒)、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各15g。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鹽酒或鹽湯送下。若虛寒甚者,加炮川烏30g;堅脹久不消者,加硇砂6g(醋煮),旋入。 ③橘香丸(《奇效良方》)治腰痛經久不瘥:橘核(炒)、茴香(炒)、葫蘆巴(炒)、菴

子(炒)、破故紙(炒)、附子(炮)各等份。上為細末,酒煮麩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30~40丸,食前用鹽湯送下。 ④橘核散(《丹溪心法》)治肝經溼熱所致的疝氣疼痛:橘核4.5g,桃仁15枚,梔子3g,川烏(細切、炒)、吳茱萸各1.5g。上藥研末,水煎服。 ⑤橘核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虛寒疝痛:橘核、荔枝核、海帶、昆布各12g,川楝子、小茴香、桃仁各4.5g,木通、延胡索各3g,肉桂3g(焗),木通3g(後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⑥暖宮定痛湯(《劉奉五婦科經驗》)治慢性盆腔炎或不孕,屬於下焦寒溼,氣血凝結者(症見腰痛,少腹發涼,隱隱作痛,白帶清稀,畏寒喜暖):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蘆巴、延胡索、五靈脂、川楝子、制香附、烏藥各9g。水煎服。 ⑦《家庭食療小全書》:治腰痛:橘核、杜仲各60g。炒研末,鹽水加酒送服,每次6g,1日2次。 ⑧浙江中醫雜誌 1982;(10):“治急性乳房炎:橘核、麥芽各30g,浙貝15g。水煎服,每日1劑。” ⑨湖北中醫雜誌 1984;(1):“用於輸精管結紮術後綜合徵:炒橘核、木香、青皮、赤芍、桃仁、當歸、制沒藥、海藻、昆布、生牡蠣各10g,小茴香6g,水煎服,隔日1劑。”

單方應用:①《本草衍義》:“治酒齇風,鼻上赤:橘核(微炒)為末,每用2g,研胡桃肉1個,同以溫酒調服,以知為度。” ②《食物藥用指南》:“治乳腺炎:橘核(略炒)研末,白酒調和,敷患處,1日換3~5次。另用鮮橘核30g,黃酒少許,入鍋炒燥,加水200ml,煎至100ml,分服。”

食療:①橘荔核粥(《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用於痄腮引起的睪丸腫痛:橘核、荔枝核各10g,粳米50g。先將橘核、荔枝核研碎,以水煎取汁,再煮粳米做成粥。食之。 ②橘核粥(《中華食物療法大全》)用於睪丸腫脹作痛,疝氣腫痛等症,或乳癰,回乳等症:橘核10g,粳米50g。橘核研碎,加水煎汁後濾去核渣,煎汁加入粳米,再加適量水,以常法煮粥,溫熱食服,每日2次。

醫藥家論述

倪朱謨《本草匯言》:“橘核,疏肝、散逆氣、下寒疝之藥也。……《日華子》主膀胱浮氣,陰疝腫疼,或囊子冷如冰、硬如石,下墜如數十斤之重,取橘核數兩作末,每早、午、晚各服1次,每次用藥末一錢,食前酒調下。……又婦人瘕疝,小腹攻疼,腰胯重滯,氣逆淋帶等疾,以一兩,白水煎服立定,蓋取若溫入肝而疏逆氣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