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苕母子

藥材名稱:大五爪金龍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基源:為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顯孔崖爬藤的根和莖。

原植物:顯孔崖爬藤Tetrastigma lenticellatum C.Y.Wu

形態:木質藤本,全體無毛,長達15m。根狀莖肉質,近白色,分枝,具黑褐色鬚根。莖上密生乳狀凸起,嫩枝紫紅色,有白色點狀皮孔;卷鬚與葉對生,2歧或不分歧。葉互生,鳥足狀複葉,葉柄長達17cm;小葉5,中央小葉狹倒卵形或狹橢圓形,長11~18cm,寬4.6~8.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疏鋸齒,側脈明顯,羽狀,7~8對。聚傘花序,腋生,長9~11cm;萼齒不明顯;花瓣4,白綠色,外面無毛,無角狀突起;雄蕊4,與花瓣對生,位於花盤外;花盤通常淺盤狀,在雌花中與子房基部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短,柱頭擴大,4裂。漿果球形,紫紅色。(圖見《全國中草藥彙編》.下冊.32頁.1051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深山溝邊及溼潤處。僅分佈於雲南南部。

藥性

性味:辛,溫。

功效:祛風,活血,消腫。

主治:風溼關節炎,口腔炎,鼻炎;跌打損傷,骨折。 《雲南藥用植物名錄》:“莖、根消炎消腫,止血,接骨。治風溼跌打,口腔炎,鼻炎,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爛加酒少許包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