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曲烏蘞莓

藥材名稱:鮐魚

名稱出處:《中國動物藥》

概況

異名:青花魚、油胴魚、鯖、鯖

(《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鯖科鮐屬動物鮐魚,藥用其肉。

原動物:鮐魚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

形態:體粗壯,紡錘形,稍側扁。頭長,吻稍尖。眼大,脂眼瞼發達。鼻孔每側2個。體被細小圓鱗,胸部鱗較大。側線波狀。背鰭兩個,分離,第2背鰭和臀鰭形狀相同,後方各有5個小鰭;腹鰭有1個間突,甚小,鱗片狀,尾鰭深叉,基部每側各有2條小隆起脊。體背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體背側有深藍色不規則斑紋,斑紋伸達側線以下。各鰭灰褐色。(圖見《中國動物藥》.243頁.圖238)

生境與分佈:為遠洋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有長距離洄游習性,生殖季節結成大群在水面活動。以各種小動物為食。分佈於中國各地沿海。

生藥

採集:捕後去內臟,鮮用。

化學性質

全魚 每500g可食部分佔62%,其中水分含量為70%,蛋白質66.3g,脂肪22g,糖類0.3g,灰分3.4g,Ca62mg,P700mg,Fe62mg,硫胺0.9mg,核黃素0.9mg,煙酸30mg。含組胺4.54mg/g。冰鮮魚含組胺2.16mg/g,魚鬆含組胺3.31mg/g。每100g肉中含蛋白質21.4g,脂肪7.4g,糖類0.1g,灰分1.1g,Ca20mg,P226mg,Fe2.0mg,維生素B10.03mg,維生素B20.29mg,煙酸9.7mg。紅肉含細胞色素C0.0138%、維生素B64.6~5.4γ/g、水解蛋白質率25%。肉中含三甲胺氧化物,組胺酸4.82g/kg,鵝肌肽2.70g/kg,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尿酸。在室溫貯藏過程中可檢出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異丁胺、丙胺、異戊胺、膽鹼。含揮發性酸,如甲酸、丙酸、己酸、異己酸。含組織蛋白酶。

參考文獻

《中國藥用動物志》協作組.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