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莧菜

藥材名稱:白梅

名稱出處:《本草經集註》

概況

異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

基源:為薔薇科杏屬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鹽漬而成。

原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

餘項參見“烏梅”條。

藥性

性味:酸、澀、鹹,平。 ①《日華子本草》:“暖。” ②《綱目》:“酸、鹹,平。” ③《本草從新》:“酸、澀、鹹,平。”

功效:祛痰,散結,解毒,生津,止瀉,止血。

主治:喉痺,痰厥,瘰癧,梅核膈氣,煩渴,瀉痢,癰瘡腫毒,外傷出血,下血血崩。 ①《本草拾遺》:“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②《日華子本草》:“治刀箭(傷),止血,研敷之。” ③《圖經本草》:“除痰。” ④《本草蒙筌》:“搗爛成膏,敷攻惡毒,治婦人乳癰,拔肉中箭簇;中風緊閉牙關,急宜將肉摩擦。” ⑤《綱目》:“治中風驚癇,喉痺,痰厥僵仆。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功同烏梅。” ⑥《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散結破瘀,活血通絡,澀腸止瀉。” ⑦《中藥大辭典》:“治喉痺,瀉痢,煩渴,梅核膈氣,癰疽腫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噙咽津液或入丸劑。外用:擦牙、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 ①《本草從新》:“多食損齒傷筋。” ②《本草害利》:“雖能生津洩肝,然酸味斂束,違其所喜也,不宜多食。齒痛及病當發散者,鹹忌之。”

臨床應用

配伍應用:①配輕粉,治癰疽。 ②配生礬,治喉痺乳蛾。 ③配皁角,治發背。 ④配枯礬、穿山甲,治鼻孔爛,喉生瘡。

方選和驗方: ①水梅丸(《綱目》)治喉痺乳蛾:白梅20枚(鹽360g,淹5日,取梅汁入明礬90g),桔梗、白芷、防風各60g,豬牙皁角30條。為細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1枚,噙咽津液。凡中風痰厥,牙關不開,用此擦之尤佳。 ②《保定民間簡易良方》:“治喉內生瘡,鼻孔亦爛:鹽白梅1個(燒灰存性),枯礬3g,穿山甲3g。共為細末,吹入喉內。”

單方應用:①《如宜方》:“治霍亂吐利:鹽梅煎湯,細細飲之。” ②《龔氏經驗方》:“治梅核膈氣:半青半黃梅子,每個用鹽30g,醃1日夜,晒乾,又浸又晒,至水盡乃止。用青錢3個,夾2梅,麻線縛定,通裝磁罐內,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1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易簡方》:“治已潰未潰癰疽:鹽白梅燒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香油調塗四周。” ④《聖濟總錄》:“治喉痺乳蛾:白梅包生礬末作丸含咽,或納吞之。”

醫藥家論述

①李時珍《綱目》:“白梅,治中風驚痛喉痺,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功同烏梅。”“烏梅白梅,所主之病,皆取其酸收之義。惟張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

方中用者,則取蟲得酸即止之理,稍有不同耳。” ②黃宮繡《本草求真》:“白梅由於鹽鹹則能軟堅。若牙關緊閉,死肉黑痣,白梅用之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