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苣

藥材名稱:斑葉蘭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銀線盆(《峨眉藥用植物》),九層蓋、野洋蔘(《貴州民間藥物》),小將軍(《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小葉青、麻葉青、竹葉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滴水珠(江西《草藥手冊》)。

基源:為蘭科斑葉蘭屬植物斑葉蘭及小斑葉蘭的全草。斑葉蘭屬約有近100種,中國產約30種,約有3種供藥用。

原植物:斑葉蘭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f.,又名大斑葉蘭(《中藥大辭典》),偏花斑葉蘭(《海南植物誌》)。小斑葉蘭Goodyera repens(L.)R.Br.

形態:斑葉蘭為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具長的匍匐根狀莖。葉基生或在莖下部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5cm,寬1.3~2.3cm,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一側邊緣有極小的齒,表面深綠色,有灰白色斑紋,葉柄長1~2cm,基部鞘狀,抱莖。總狀花序長3~6cm,有花數朵至20多朵,常偏向一側,花序軸密被白色短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7~9mm,寬2~3mm,背面與邊緣均被毛;花小,白色;萼片離生,背面被毛,卵狀披針形,長8~10mm,頂端鈍,中萼片與花瓣靠合成盔;兩側花瓣寬倒披針形,長約9mm,寬約2.5mm,脣瓣卵形,基部內陷成半圓形囊狀,裡面有毛;蕊柱長約為萼片長的3/5,與脣瓣分離,柱頭大,位於蕊喙下方,花葯著生在蕊喙背面,蕊喙較長,2深裂;子房被毛,連花梗長8mm。花期9~12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659頁.圖8147)

生境與分佈:生於中低海拔的山坡或山谷林下陰溼處。分佈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及西藏東南部;日本也有。

小斑葉蘭株高15~25cm。莖直立,被白色腺毛,具3~5片鞘狀鱗片及數片基生葉。葉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下面灰綠色,上面有白色條紋和褐色斑點。總狀花序呈穗狀,花序軸有腺毛;苞片披針形,稍短於花,先端長漸尖;花小,淡綠色或蒼白色;中萼片外面被腺毛,長約3mm,與花瓣靠合成盔,或有時頂端分離;側萼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略比盔長,外面多少被腺毛;脣瓣長約3.5mm,舟狀,基部凹陷而呈囊狀,內面具毛,先端鈍並多少內彎;蕊喙直立,2裂,裂片長可達1.5mm;子房扭轉,疏被腺毛,幾無柄。花期7~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658頁.圖8146)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林下陰溼處,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西南地區;日本、原蘇聯西伯利亞、歐洲和北美也有。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全草,鮮用或晒乾。

藥性

性味:甘,溫。《西藏常用中草藥》:“甘、辛,溫。”

功效: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消炎退腫,補虛,活血止痛,軟堅散結。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治毒蛇咬傷,癰癤瘡毒,肺病咳嗽,咯血,支氣管炎,骨節疼痛,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神經衰弱,陽痿。” ②《峨眉藥用植物》:“浸酒服,治跌打損傷。”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治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肺病咳嗽,氣管炎。” ④《西藏常用中草藥》:“治瘰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30~60g;搗汁或浸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毒蛇咬傷:斑葉蘭3~6g,牡蒿葉6g,土細辛3g,金銀花9~12g。水煎服,每日3次,飯前服。”

單方應用:①《湖南藥物志》:“治肺勞咳嗽:斑葉蘭30g,白糖30g。水煎睡前服。” ②《湖南藥物志》:“治尿血:斑葉蘭全草30~60g。水煎服。” ③《湖南藥物志》:“治毒蛇咬傷:斑葉蘭全草搗爛外敷。”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支氣管炎:鮮斑葉蘭3~6g。水煎服。” ⑤《貴州民間藥物》:“治骨節疼痛,不紅不腫者:斑葉蘭搗爛,用酒炒熱,外包痛處。”

食療:《浙江民間藥用草藥》:“治肺病咳嗽:斑葉蘭15g,燉肉吃。”

參考文章

斑葉蘭的繁殖方式觀賞園藝斑葉蘭的栽培技術觀賞園藝斑葉蘭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高斑葉蘭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斑葉蘭的生態習性觀賞園藝斑葉蘭的病害防治觀賞園藝斑葉蘭的介紹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