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益母草
藥材名稱:串鈴草
名稱出處:《拉漢藥用植物名稱和檢索手冊》
概況
異名:蒙古糙蘇(《內蒙古藥材選編》)。
基源:為脣形科糙蘇屬植物串鈴草乾燥的根和根莖。
原植物:串鈴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又名毛尖茶(河北),野洋芋(甘肅)。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木質,粗厚,鬚根常作長圓形或紡錘形塊根狀增粗。莖高40~70cm,被具節疏柔毛,節上較密。基生葉卵狀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長4~13.5cm,寬2.7~7cm,葉面疏被中枝特長的星狀剛毛及單毛,或稀被疏剛毛至近無毛,背面被疏或較密的星狀柔毛,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圓齒狀,莖生葉同形,通常較小。輪傘花序多花密集,多數,彼此分離;苞片線狀鑽形,與萼等長,先端刺尖,具平展具節緣毛;花萼管狀,長約1.4cm,寬約6mm,齒圓形,先端具長2.5~3mm的刺尖,齒間具2小齒,邊緣具疏毛;花冠紫色,內部具毛環,冠簷2脣形,上脣外面被星狀短柔毛,邊緣流蘇狀,內面被髯毛,下脣3圓裂,中裂片倒卵圓形,側裂片卵形,較小,邊緣均為不整齊的細齒狀,雄蕊內藏,花絲被毛,後對基部在毛環稍上處具反折短距狀附屬器。小堅果頂端被毛。花期5~9月,果期在7月以後。(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5卷.447頁.圖版8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770~2200m的山坡草地。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內蒙古西部及南部。
藥性
功效:祛風清熱,止咳化痰,生肌斂瘡。
主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瘡瘍久不癒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