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苞花

藥材名稱:穇子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龍爪慄、鴨爪稗(《綱目》),龍爪稗(《授時通考》),雞爪慄、雲南稗(《醫林纂要》)。

基源:為禾本科穇屬植物穇子的穎果。

原植物:穇子Eleusine coracana(L.)Gaertn.

歷史:《救荒本草》載:“穇子,生水田及下溼地內,苗葉似稻,但差短,稍頭結穗,彷彿稗子穗,其子如黍,茶褐色,味甘,採子搗米煮粥或磨作麵食亦可。”在《綱目》中雲:“穇子,山東、河南亦五月種之,苗和茭黍,八、九月抽莖,有三稜,如水中蔗,草之莖,開細花,簇簇結穗,如粟穗而分數杈,如鷹爪之狀,內有細子,如黍粒而細,赤色,其稃甚薄,其味澀。”兩書所載,均系本種。

形態:一年生。稈直立,光滑,常分枝,高60~120cm,葉鞘光滑;葉舌短;葉片上面粗糙或具柔毛,下面光滑,長30~40cm,寬5~10mm,穗狀花序2~9枚位於稈頂,成熟時彎曲如雞爪;小穗長7~9mm,有5~6小花;穎有脊,脊具翼,沿翼粗糙;外稃有脊,沿脊具狹翼;內稃短於外稃。穎果球形。花果期夏秋季。(圖見《江蘇植物誌》.上冊.193頁.圖322)

生境與分佈:中國長江以南及安徽、河南、陝西、西藏等省區有栽培。廣佈於非洲和南亞。

藥理

以穇子代替米作大鼠飼料,可促進大鼠生長;並使肝脂質含量增高;對肝蛋白無明顯影響。

參考文獻

CA 1959;53:1041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