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衛矛
藥材名稱:臭靈丹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異名:獅子草(《滇南本草》),臭靈丹草(《中國藥典1977年版》),臭葉子(《昆明中草藥》),歸經草、大黑藥(《雲南中草藥》),鹿耳林(《貴州草藥》),六稜菊(《浙江藥用植物志》)。
基源:為菊科六稜菊屬植物翼齒六稜菊的全草或葉。
原植物:翼齒六稜菊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Blumea pterodonta DC.)
歷史:始載於《滇南本草》。《植物名實圖考》中有飛廉1圖,所繪並非飛廉,而是本品。《中國藥典1977年版》亦有收載。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體被綠白色粘性腺毛和柔毛,有惡臭。莖具羽狀齒裂的翅。葉無柄,中部葉片倒卵狀橢圓形,長7~10cm,寬2~3.5cm,基部漸狹,沿莖下延成莖翅,兩面疏生柔毛雜以腺體;上部葉漸小,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頭狀花序在枝頂排成總狀或近傘房狀的大型圓錐花序,花序梗密被腺狀短柔毛;總苞近鐘形,長約8mm,總苞片7層,外層長圓形,邊緣幹膜質,背面被腺狀短柔毛,內層上部有時紫紅色、線形,最內層常絲狀;緣花雌性,花冠絲狀;中央兩性花管狀,裂片背面有乳頭狀突起。瘦果近紡錘形,長約10mm,有10稜,被白色長柔毛;冠毛白色,易脫落。花果期4~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5卷.49頁.圖版8∶6-10)
生境與分佈:生於空曠草地或山谷疏林中。分佈於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中南半島、印度及非洲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6~7月採收葉,陰乾。
化學性質
從全草中分離和鑑定了14個化合物。其中有3個新成分。為臭靈丹二醇(Pterodondiol,4β,11-二羥基-對映-桉烷)(1)、臭靈丹三醇甲(PterodontriolA,2α,4β,11-三羥基-對映-桉烷)(2)和臭靈丹三醇乙(PterodontriolB,1α,4β,11三羥基-對映-桉烷)(3)。
參考文獻
雲南植物研究 1993;15(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