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樹根

藥材名稱:羅裙帶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萬年青(《生草藥性備要》),文蘭樹、秦瓊劍、牛黃傘(《植物名實圖考》),引水蕉(《泉州本草》),海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十八學士(《廣西中藥志》),裡嚕(西雙版納傣族語)。

基源:為石蒜科文殊蘭屬植物文殊蘭的乾燥全草。文殊蘭屬全世界100多種,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有1種、1變種。

原植物: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L.var.sinicum(Roxb.et Herb.)Baker(C.sinicum Roxb.ex Herb.),又名文珠蘭(《廣州植物誌》)。

歷史:《南越筆記》載:“文殊蘭葉長四五尺,大二三寸寬,花如玉簪,如百合而長大,色白甚香,夏間始開,是皆蘭之屬。江西、湖南間有之,多不花,土醫以其汁治腫毒,因有秦瓊劍諸俚名。”《綱目拾遺》稱為羅群帶,雲:“葉似帶,治折傷損手足者,取葉火煨熱,貼之即愈。”《植物名實圖考》名曰文蘭樹,謂:“產廣東,葉如萱草而闊長,白花似玉簪而小,園庭石旁多栽之。按此草近從洋舶運至北地,亦以秋開。又名牛黃傘,江西、湖南有之,一名千層喜。長葉綠脆,紋脈潤,層層抽長,長者可三四尺,斷之有涎絲,俚醫以治腫毒,目為難得之藥。”據這些記載,即為本種。

形態:多年生粗壯草本。鱗莖長柱形。葉20~30枚,多列,帶狀披針形,長可達1m,寬7~12cm或更寬,頂端漸尖,具急尖頭,邊緣波狀,暗綠色。花莖直立,幾與葉等長,傘形花序有花10~24朵,佛焰苞狀總苞片披針形,長6~10cm,膜質,小苞片狹線形,長3~7cm;花梗長0.5~2.5cm;花高腳碟狀,芳香;花被管纖細,伸直,長7~10cm,直徑1.5~2mm,綠白色,花瓣裂片線形,長4.5~9cm,寬6~9mm,向頂端漸狹,白色;雄蕊淡紅色,花絲長4~5mm,花葯線形,頂端漸尖,長1.5cm或更長;子房紡錘形,長不及2cm。蒴果近球形,直徑3~5cm。種子通常1枚。花期夏季。(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6卷.第1分冊.9頁.圖版2∶1-2)

生境與分佈:常生於海濱地區或河旁砂地。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現栽培供觀賞。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

化學性質

鱗莖含亞洲文殊蘭鹼(Crinasiatine)(1)和亞洲文殊蘭定(Criasiadine)(2)[1]。鱗苞含顛茄朱頂蘭鹼Ambelline、文殊蘭胺(Crinamine)、石蒜鹼(lycorine)、1,2-β-Epoxyambelline、Hippadine、石蒜-1-O-β-D-葡萄糖甙、棕櫚醯石蒜鹼(Palmitoyllycorine)石蒜鹼棕櫚醯吡喃葡萄糖甙(Lycoriside,Lycorine-1-O-(6’-O-palmitoyl-β-D-glucopyranoside)(3)[2]。還含Co,Ni,Cd,Ca[4]。

新鮮球莖中含亞油酸甲酯(Methyl linoleate)、豆甾醇(Stigmasterol)、4,5-乙烯-8,9-亞甲二氧基-6-菲啶酮(4,5-Ethene-8,9-methylene-dioxy6-phenanthridone)、以及3種萜烯醇,即已知的環美醇(Cycloartenol)、環勞丹醇(Cyclolaudenol),還有新發現的31-降環勞丹醇(31-Norcyclolaudenol)[4]。

參考文獻

[1] CA 1985;103:85024d。


[2] Phytochemistry 1985;24(11):2703;CA 104:48712b。


[3] CA 1986;105:39332w。


[4]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1975~1979.科學出版社,198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