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杜鵑
藥材名稱:鶴蝨風
名稱出處:《分類草藥性》
概況
異名:野蘿蔔(《分類草藥性》),山蘿蔔(《中國藥用植物誌》),鶴蝨草(江蘇)。
基源:為傘形科胡蘿蔔屬植物野胡蘿蔔的全草。
原植物:野胡蘿蔔Daucus carota L.
形態:二年生草本,高15~120cm。莖直立,單生,有分枝,全體有白色粗硬毛。基生葉具柄,葉柄長3~12cm;葉片輪廓為卵狀長圓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或披針形,長2~15mm,寬0.5~4mm.頂端尖銳,有小尖頭,光滑或者有硬糙毛;莖生葉近無柄,有葉鞘,末回裂片小或細長。復傘形花序,花序梗長10~55cm,有糙硬毛;總苞有多數苞片,呈葉狀,羽狀分裂,裂片線形,長3~30mm;傘輻多數,長2~7.5cm,結果時外緣的傘輻向內彎曲;小總苞片5~7,線形,不分裂或2~3裂,邊緣膜質,具纖毛;花通常白色,有時帶淡紅色;花柄不等長,長3~10mm。果實圓卵形,長3~4mm,寬2mm,稜上有白色刺毛。花期5~7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630頁.5524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路旁、曠野或田地邊。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東南亞地區及歐洲有分佈。
生藥
採集:6~8月開花時採收全草,晒乾。
化學性質
果實含揮發油約2%~4%,油中含細辛醚(Asarone),甜沒藥烯(β-Bisabolene)、巴豆酸(Tighc acid)、細辛醛(Asarylalde hyde)、牻牛兒醇(Geraniol)(量達50%)。另含芳樟醇(Linalool)、α-蒎烯(α-Pinene)、檸檬烯(Limonene)、香檸檬油烯(Bergamotene)、胡蘿蔔烯(Daucene)、欖香脂素(Elemicin)、α-薑黃烯(α-Curcumene)、莰烯(Camp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松油烯4醇(Terpinene-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γ-癸內酯(γ-Decanolactone)、β-芹子烯(β-Sclinene)、α-古芸烯(α-Gurjunene)、胡蘿蔔醇(Daucol)、胡蘿蔔次醇(Carotol)。其它有黃酮類、糖類、季銨生物鹼、氨基酸、胡蘿蔔苦甙(Daucusin)、甾醇類等[6]。
附 ①根含揮發油0.01%,油中含對聚傘花素,檸檬烯,二戊烯,香葉醇乙酸酯,植物烯(Phytoen),α及β-石竹烯,倍半萜烯,番茄烴(Lycopene),α-,β-,γ-及e-胡蘿蔔素,戊二酸,胡蘿蔔甙(Daucosterin),α-酮戊二酸,乙醛醯酸,蘋果酸,檸檬酸,胡蘿蔔酸,傘形花內酯,六氫番茄烴(Phytofluen),乙醯膽鹼,維生素B1、B2及C,卵磷酯,谷醯胺,果膠,脂肪油,生育酚[1];蒎烯(Pinene),胡蘿蔔醇(Daucol),胡蘿蔔次醇(Carotol),細辛醚(Asarone),細辛醛(Asarylaldehyde)[2]。 ②葉含多量胡蘿蔔素[3],胡蘿蔔鹼(Daucine),吡咯烷(Pyrrolidine)[4]。 ③花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cside),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 glucoside)[5]。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58。
[2] CA 1971;75:110138g。
[3] CA 1962;56:1524。
[4] U.S Dispensatory 24Ed 1947:1385。
[5] CA 1963;59:7853f。
[6] 黃泰康.常用中藥成分與藥理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1354。